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孙仁杰从1975年走上讲台,到2013年即将告别教坛,始终不渝地努力践行着这一崇高的职业信念。历经39个春秋的教坛磨砺,他由一个小学民师,成长为一名中学一级教师,虽无轰轰烈烈的创举,但有实实在在的奉献。
1993年前,他任教于马鼻中心小学,以校为家,除从事16年的班主任工作外,还先后担任了校大队辅导员,学区总辅导员和学区工会主席等职。不管做什么工作,他总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白天,他除了正常上课,教育、辅导学生外,还要利用课余、节假日组织学生排练,常常一干就忘了吃饭;晚上,备课,批改作业,眷印试卷,读书学习,挑灯夜战,往往一坐就是深夜。由于长时间的专注,全身心的投入,他患上了慢性胃炎,与神经衰弱为伴,每每学期结束,都要大病一场。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任教的班级,学生活跃,班风纯正,班貌时新,历年统考、初考,不菲的成绩赢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常常被评为市、县、区各类先进班集体,年年成了教师子女和学校“关系户”子女扎堆的班级。1988年,经层层选拔,他参加了“县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借班县实验小学,获语文科三等奖。少先队是小学的一项核心工作,为了获取更多,更专业的少先队管理理论知识,他参加了由全国少工委、国家教委等单位联办的“全国辅导员进修学校”函授学习,并顺利结业。掌握了少先队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他,在主持学区少先队工作中,更是如鱼得水,忘我工作,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在历次的全区性少先队活动,或乡政府举办的文艺汇演中,一等奖非马鼻中心校莫属。由于绩效显著,自己常常被评为先进,1983年,荣幸地评为福州市先进班主任,1988年,被评为福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0年被县教育局聘为信息员,199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1年,他考取了福州师范,离职学习,同时参加了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自学考试,倾尽所有时间,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大大提高了专业知识和中文水平。1993年9月,他调入中学,从荷山中学到现在的敖江中学,一干就是20年。从一名最最基层的语文老师,集备组长,到教研组长,学校支委,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像一行,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每每取得成绩,得到表扬,他不张扬,也没骄傲,而是内化为继续进取的动力,默默地认真履行着教师的职责。为了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他于1996年开始自学电脑,制作课件;2001年又参加了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课改开始后,他认真借鉴各地课改的先进经验,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潜心钻研新课标、新教材,像年轻教师一样奋斗在课改的最前沿。
近几年,他不因为临近退休,身体虚弱,视力欠佳而要求特殊照顾,相反,由于学校工作需要,除担任语文教学外,还鼎力支持领导工作,踊跃接受领导分配,身兼集备组长、教研组长、广播室日常工作和办公室简报采写工作于一身,作为支部的组织委员,还要做好一摊的党务工作。对此,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1998年被评为敖江镇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又荣幸地获得连江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