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纪实

发布时间:2013-02-20 15:08:45 字体大小:[大][中][小]

躬身察实情 倾情解难题

——福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纪实

何启钧 王耕思

  “您好,请坐,您有什么困难和诉求?”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上午,在福建省福清市宏路街道办事处,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的一句问候,开始了一场和来访群众面对面的真情对话。与此同时,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骆安生在闽侯县委党校操场上,与该县领导联合开展接待群众来访活动。短短的一个上午,两地10批群众先后反映了他们的诉求。而这天只是福州市委领导众多大接访活动中的一次。问计于百姓、问政于基层,这正是福州市委2012年开展大接访工作的主旨。

  走出机关下基层,不做矛盾“中转站”

  李厝山旧屋区改造工程是福州市仓山区旧屋区改造工程的三大项目之一,总占地42.9亩,涉及拆迁居民户248户。这么大的一项工程本就不容易,更棘手的是,旧屋的开发商在建设时擅自改变规划,违规开发的面积没有任何合法手续证明。如今要拆迁了,既没产权证也没土地证的居民想要从中获得补偿,却没有任何依据。

  拆迁户们束手无策、愁眉不展之际,正好市领导来下访,于是大家满怀希望地向市领导反映了拆迁中的烦恼。

  回望2012年上半年福州市累计收集、梳理出来的各种信访难题,其中与此类“两证”问题相似的上访件多达234个,涉及住宅两万多户、店面850多间。解决这些问题难就难在因为多种利益纠缠、前后政策不一,导致问题越积累越复杂。

  面对难题,福州市不拖延、不回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拿出解决办法。

  “盯着困难上,迎着问题上。要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杨岳为全市各级干部立下这样一个下访标准。

  为此,福州市委规定:市级领导干部负责挂钩12个县(市、区),市直和县、乡领导干部每人要在基层建立1至2个联系点;为了实现“一竿子插到底”,市委将安排4次集中下基层活动,开展“三服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此外,每周一是16名福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雷打不动轮流接访群众的日子,每月每个县(市、区)的一、二把手则要安排一天定点接访。

  “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扑”下去挖“病根”、破难题,一些问题和矛盾得以消化、解决在基层。2012年,福州全市各级各部门信访件受理同比下降7.3%,越级访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4%和18.2%。

  深入群众察实情,为民解忧勇担责

  对于李厝山旧屋区改造工程所引发的问题,福州市并没有简单地把“烫手山芋”甩给市房产交易中心,而是放权让他们牵头市规划、城建、信访等10多个部门组成“两权证办公室协调会”,对全市类似问题并案分析、统筹处理。规划局首先对违规的开发公司进行了处罚,而后开发公司自查自改,理清矛盾,最后由房产交易登记中心组织统一办证,顺利解决了全市两万多户群众产权不清的历史“欠账”。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交易中心还定点跟踪市民办证全过程,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陪同市民跑完从收件到领件的全部程序,结果发现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市民到市房地产档案馆查询自家房屋登记信息时,档案馆只能开具“一式一联”的证明,可市民往往因为多个部门的需要,只能反复到档案馆开具内容大同小异的证明。

  于是,交易中心主动解决自身的制度缺陷,将“一式一联”改为“一式两联”,以供房屋登记部门和各金融部门使用。据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他们准备将“一式两联”再改造成“一式多联”,以进一步满足群众实际需要。

  不过,福州市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从大接访、解难题再延伸,深入制度设计方面,从源头防止决策失误引发问题。同时,在2012年初启用“行政服务中心”之后,今年福州将启动“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办事也“一站搞定”,使下访服务变成天天服务。

  大接访活动不仅是帮助群众解决一时的困难、破解一时的难题,而且还要通过下访、接访、走访,真正掌握实情,积极寻求破解之道,并使领导干部养成一种站在全局立场主动承担责任的习惯。

  解访压责出干部,公示包案破难题

  接访前,要在新闻媒体公布时间、地点、形式;接访后,推行“问题管理”法,定人定时解决群众提出的一般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杂症”,要由市信访局列出清单,提交市委、市政府专题会研究,确保“问题不查清不放过,矛盾不化解不罢休”,这是福州市大接访活动中市委对全市各级干部提出的要求。“公示、接访、包案、落实,这四个环节,一样不能少。这是我们确保干部大接访出实效的‘法宝’。”福州市信访局局长张性魁告诉记者。根据福州市委作出的最新规定,现在下访破难也被纳入干部的政绩考核范围。

  福州市闽侯县鸿尾乡有个规模颇大的养猪场,由于排放的污水不过关,影响了下游水稻生产,100多名群众联名上访要求赔偿。相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个猪场所属并非当地县乡,养殖者是市里的一批下岗职工。更麻烦的是,目前整个鸿尾乡已被市里划为禁养区,养猪场无处搬,只能拆。

  这可是个难题——手心手背都是肉,当地农户的权益要维护,养殖者的利益也不能不考虑。但是要求就摆在那里,谁包案、谁负责。

  2012年3月,难题交给了鸿尾乡副乡长陈良锋。细心的陈良锋在与养殖者沟通中发现,其实对方因为这几年猪价反复大起大落,也萌生了“洗手不干”的心思,可就是苦于两件事:一是眼下这么多猪也不是一下就能卖完的,还得有个好价钱;二是得想好将来转型做什么。

  号准了“脉”,才能开“药方”。陈良锋带领手下一边帮着张罗销售,一边找到县里其他部门推荐转型产业项目。当年4月,陈良锋就帮助养猪场卖掉了第一批40头猪。今年春节长假刚过,陈良锋就给笔者打来电话,说现在养猪场的猪已全部卖掉,猪场也已全部拆掉,转型的产业基本敲定在养鸽子或者种植食用菌上。

  干部在下访破难中摔打、成长,队伍也在压担问责中锻炼、成熟。

  如今在市里推行市级领导每周固定接访的基础上,福州不少县(市、区)也主动加压:长乐、罗源等市县规定每天都要一名县处级领导定点接访;闽侯、福清等地则规定,不仅定点定时接访,还要定期回访回看,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巩固,时间可以缓,但成效必须显……

  据统计,2012年,福州市、县、乡三级领导共9376人次参加接访群众10715批次,受理8969件,均已落实责任单位,目前已化解79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