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句承诺 当13年义工

发布时间:2013-01-30 09:58:13 字体大小:[大][中][小]

退休大校徐宗元扎根老区扶贫

本报记者 付 文

  由繁华都市到山区小镇,从大校政委到村民帮手——原武汉警备区政委徐宗元退休后,13年坚持为贫困老区当义工,足迹踏遍全镇187个自然村湾,写出了30余万字、60份调查报告。这里,不是他的家乡、没有他的亲人,但却有3万名他时刻挂念的“穷亲戚”。

  当地村民发起“老百姓心中最可敬的人——徐政委”签名活动,数千村民踊跃参加,称赞他是“凤凰赤子”。

  13年行26000里路为兑现承诺

  清晨6时许,穿上旧外套,夹着一包材料,徐宗元匆匆来到汉口新荣村客运站,搭乘最早的一班客车前往新洲区凤凰镇。退休以来的13年中,徐宗元有一半的日子是以这种方式开启的。

  过去,武汉城区到凤凰镇没有直达客车,需要先坐开往麻城的客车,中途在麻城歧亭镇下车,然后步行2公里才能到达,几十公里路,转3次车,有时耗时4个多小时。这一路,徐宗元自费如此般走了近200次,计26000多里。平均每月用于下乡的费用超过了1000元。

  按规定,徐宗元可以申请使用军休所里的公车。但13年来,老徐仅两次用过公车,而且都是为村民运送物资。有位企业家知晓此事后,先后赠送两辆轿车给他,但都被他转赠给了凤凰镇政府。

  1998年,时任武汉警备区政委的徐宗元挂点帮扶凤凰镇。一次他在关圣村调研时,有村民开玩笑说:“帮扶就是一阵风,还是给钱最实惠。不然等规划好了,你们人也离开了,没有多少用的。”一句玩笑话,刺痛了徐宗元的心。他郑重地对乡亲们说:“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脱贫致富。”

  次年,55岁的徐宗元从领导岗位退休,心里一直挂念着凤凰群众贫困生活现状的他,毅然加入了“无资金、无权力、无工资”的武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继续把凤凰镇作为自己的对口帮扶点。

  亲友并不理解他的选择,徐宗元说:“我在凤凰一无亲戚、二无投资、三无报酬,不图名、不为利。但我对凤凰群众有承诺,共产党员说话要算数,千万不能糊弄群众。”

  凤凰镇党委书记叶建华介绍,1998年,老徐进驻凤凰时,全镇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去年已达9535元,凤凰镇从武汉市十大贫困镇一跃变为小康明星镇。

  187个村湾处处留下足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3年来,徐宗元徒步走遍了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湾,他走村串户,与村民谈心,写出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老徐说,只有了解每块土地的特点,才能知道哪里适合种什么。只有走村串户,才能真实了解到村民的困难和想法。为了找准适合凤凰镇农村产业发展项目,徐宗元翻山越岭,向专家咨询、与村民座谈。渴了,就到老百姓家要口水喝;饿了,吃一点自带的干粮。

  得知将军山村有70多年油茶种植历史,徐宗元专程到这个村住了4天,深入农户走访调查。返回时,身处北京的儿子不慎骨折急需照顾,徐宗元和老伴急忙进京。在照顾儿子期间,他还挤时间写出了5000多字的油茶种植调查报告。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凤凰镇油茶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为村民带来600余万元的收益。

  武汉市曾提出,到2015年老区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老徐想,现在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带着这个问题,他逐村走访,和乡镇干部一起总结经验,写出了一份相关调查报告。现在,全凤凰镇1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其中三岔路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每年10多万元。

  为了能给群众致富出点子,徐宗元经常了解农业农村情况,时刻关注科技致富的信息。在他家的书架上,摆满了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仅致富信息剪贴和工作笔记就有20多本。

  为群众尽点力心里才充实

  徐宗元作风淳朴,丝毫没有“大校”的架子。初到凤凰镇时就和当地基层干部“约法三章”:不要陪同调研,不要管饮食起居,不搞迎来送往。他每次到凤凰,白天下乡调研,晚上读书看报写材料,从来不要人帮忙。很多人问他:“你都退休了,不在家享清福,跑到这穷旮旯里受罪图的啥?”老徐总是微笑着说:为群众尽点力,这样心里才充实。

  要加快老区脱贫致富,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必须设法增强其“造血”功能。经徐宗元多次劝说,广东发展的温氏兄弟被“拉”了回来,筹集资金2000万元,办起了“新凤畜牧有限公司”,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仅此一项,不仅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还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500多万元。

  以前,凤凰镇3万亩农田中,一半要靠从邻近的麻城市买水灌溉,抗旱成本极高。加上泵站与渠道毁坏,农民买来的水,还送不到田中。徐宗元跑遍全镇36个泵站和40公里长的水渠,摸清了泵站与渠道的具体情况。在几年的时间里,老徐从相关部门争取到300多万元改造资金。如今,凤凰镇已有塘堰66口,全部泵站与水渠整修一新,确保田地可抵御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