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新闻网讯 近日,江南乡党委书记、乡长带领城管、包村两委等镇村两级干部放弃节假日,与村民积极投入到斗门内河清理整治中,总共用了十三天,花了十几万。当消失了多年的水清河宽的内河重现眼前时,村民们拍手称快。
连兴村东临火车站,南面和西面紧邻敖江路,北面是正在建设中的体育中心。在江南乡开发热潮中,村民们看到了连兴村的美好未来,建设清洁乡村、文明家园成为村民的共识和实际行动。
斗门内河400米长的河道连接着村头和村尾,一直以来都是全村群众早晚的活动中心。在连兴村村民的集体记忆中,内河是小时候孩子们下河摸鱼、游泳度夏的好地方。但后来河水不再清澈,渐渐长满水草,内河变成了一条污水河,成为村民眼中的一道疮疤,心中的一抹疼痛。村民林传财介绍说:“那个塘里很多草,看不到水,非常脏,特别在夏天,人从旁边经过,感觉非常臭,蚊子苍蝇很多。”村民林春太也痛心地说:“我们这池塘是风水宝地呀,十几年了,像粪池一样,几个村的下水道也都在这里面,惨不忍睹。”
虽然村民怨声载道,但要着手整治却有百般困难:河边有村民的违章搭盖,清淤还需要资金等。整治内河一直是村两委头痛的问题。直至三个月前,连兴村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卫生评比中被评为江南乡最后一名。村民们都觉得很没面子,村民林万和告诉记者:“我们心里都不好受。为什么?我们村在这里是中心,中心村变成这个样子,很难受。”
清澈的内河变成了臭水沟,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制约和影响,况且,还被乡里评为落后者。这下,连兴村再也沉不住气了。村民们认识到:内河清淤不仅关乎连兴村的面子,这更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自身所需。要摘掉“脏乱差”的帽子,他们提出了“不乱搭盖,不乱堆放,不乱倾倒,还我干净内河”的响亮口号,开展“门前三包,随脏随扫,人人行动,天天保洁”活动,自觉维护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力争创建卫生模范村。村委会主任林明忠提出,要主动跟政府主管部门、乡政府、城管、村建等配合,“他们也派人下来,通知每家每户,发通知单,有遇到村民不支持的,村两委过去做他们思想工作。”
有了连兴村村民和村干部这样的决心和行动,摘掉卫生评比最后一名的帽子,共建清洁、美好家园也并非难事。很快,村民们就欣喜地发现了身边的每一个变化,村民林传财说:“现在很好了,群众能够遵守纪律,没有把东西扔到下面去。他们看到破纸、塑料膜什么的,会主动捡起来。”
内河清淤之后,虽然现在看过去清爽了,但还没达到村民和政府的要求。由于斗门内河源于南塘村,下游通向敖江。自从村民将下水道接到内河,这里的脏水就直排到母亲河中。因此,村委会主任林明忠清醒地意识到,摆在眼前的应该是着手修建内河两岸截污工程,“下一步,我们村民代表、党员干部还有全村百姓都迫切要求,就是一次性整治到位。”
记者了解到,连兴村河道护岸综合项目已进入招投标程序,虽然资金还有缺口,但是工程会分期先动起来。江南乡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人武部部长向记者透露:“下一步准备投入几十万,把两岸用护坡建起来,绿化做上去。预计2013年3月份动工,年底前完工。”
村民林传财、林春太对内河整治工作非常热心,林春太说:“要改观下,因为我们连兴村现在跟前十几年、前二十几年不一样了,现在高速公路从这里经过,火车场也建在这里,这里已是名副其实的交通要道、交通枢纽了,如果不改观的话,形象不好。我们村里集资一些,群众集资一些,上面补贴一些,三个一起来,把下水道搞清楚。”
村民们对未来的内河充满了期待。
(黄慧玲 邱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