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今日焦点 >> 本地 >> 正文

海上“堡垒” 忠诚卫士

——连江县海上党建品牌焕发新活力

http://www.ljxww.com  2013-01-31 08:45:44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连江新闻网讯 连江县是海洋产业大县,多年来海产品总量雄居全国县级第二、全省县级第一。自1997年以来,连江县沿海乡镇先后成立了26个海上党支部、84个海上党小组,18艘党员诚信贸易船,实现了把党建工作面由陆地向海上延伸,把长期在外从事远洋捕捞业和网箱养殖业党员纳入正常的组织生活,渔民党员从原来的 3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名,2012年新培养了7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连江县海上党支部正像海上的一圈圈涟漪一样不断的发展壮大,像黑夜中的灯塔一样汇聚着越来越多的渔船和渔民,筑起了大海上的坚强堡垒。

  党性原则的“捍卫者”

  2012年9月,日本妄图侵占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消息传出,我县沿海乡镇的部分渔民群情激奋,在抗日爱国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渔民商量准备组织3-5艘渔船前往钓鱼岛海域保钓。我县沿海海上各党支部获悉后,一方面及时向沿海乡镇党委进行情况汇报,同时发动党性意识强、理论素质高的老渔民党员对保钓渔民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们保钓护渔权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不要盲目冲动,做出过激行为,必须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移动短信平台和卫星电话,劝导渔民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加强渔业资源生态保护,努力减少涉外渔业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据统计,已发送劝导短信2000多条,电话定点定位联系100多人次。经过海上党支部老渔民党员的耐心劝导,终于让要出海保钓的渔民们放弃了前往钓鱼岛海域保钓的计划,有效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抢险救灾的“主心骨”

  对渔民而言,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以前,渔民们出海捕鱼都是单独开着自己的船出去,碰到突如其来的危险时,往往会势单力薄、束手无策。2007年,在海上党支部的组织下成立了“海上应急救援队”,规定黄岐港所有远洋捕捞渔船如果在海上碰到自然灾害或出事船只时,不管船只在哪个地方的,都要停止作业,全力救助。如:在面对大范围的赤潮灾情时,海上党支部组织在家渔民党员采取“三帮”的方式,即帮助鲍农清理死鲍近3吨,帮助争取上级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协调银行、信贷等部门放宽渔民还款期限,为渔民挽回了经济损失1.05亿元。“海上应急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帮助100多艘因灾受困远洋捕捞渔船运送应急药品和生活物资3000多份,各类作业船只也由原来的200多艘发展到现在的800多艘。

  海上生活的“调剂师”

  海上的生活是孤寂的,四周映入眼帘的除了蓝天就是大海,渔民们的生活单调枯燥。为丰富渔民的文化生活,海上党支部依托渔船上的电视、收音机、对讲机等设备,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一次“红色文化‘6+1’”活动。“6”即通过观看一次电教片、收听一次有关党建内容的广播、阅读一份党刊党报、开展一次微型党课、组织一次党建工作成果巡回展、走访一次党员渔民,及时向渔民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和时政要闻。“1”即随时观察出海渔民的思想状况,由党员随时随地进行一次面对面、心连心谈心谈话, 认真听取渔民的意见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截至目前,海上党支部党员共与渔民谈心谈话3858人次,帮助解决问题218条。

  发展致富的“领航灯”

  “观念一新,海水成金。”原来没人想要的海域成了渔民们的必争之地,鲍鱼养殖作为当地渔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盲目发展、销路不畅、规模过小等不良局面。为改变这种状况,海上党支部联合市、县海洋渔业部门,在渔排上开展了30多场次的“党员电教送科技下乡”活动,每次固定安排5名农技人员为渔民的海上养殖进行现场讲解和授课,实地接受养殖户咨询,帮助他们提高养殖效益。海上党支部还积极鼓励部分沿海渔民群众转产转业,将渔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与发展旅游捆绑起来,打造以“住渔家、品海鲜、观海景、访古迹、做渔活”为主题的渔家新产业,走出了一条“渔民上岸,游客下海”发展海洋经济的新路子。

  诚信贸易的“先行者”

  “盈盈一水间,遥遥两岸情。”随着对台小额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持续深入,海峡两岸渔民对海上贸易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连江县海上党支部紧紧围绕服务做文章,坚持实行挂钩联系机制,采取5名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一个党小组挂钩一艘诚信贸易船、一艘诚信贸易船联系1支船队的方式,培育“党员诚信贸易船”。通过船队开展“亮身份、晒承诺、比服务”活动,着力强化诚信经营意识,以诚信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其他经营商船讲诚信,形成“示范一艘、带动一队、服务两岸”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已打造18艘“党员诚信贸易船”,产生贸易额近20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

  (通讯员 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