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火的天才少女
郑钦文走到“屏障”之前的长路,同样非常精彩。Fire,中文直译为“火”。这是郑钦文的英文昵称,也是她性格的外化——“在球场上熊熊燃烧,非常具有竞争精神,想打败对手。”
北京时间1月25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半决赛,郑钦文在比赛中。
从2014到2024,这对于中国女子网球而言充满宿命感的十年,也是郑钦文从江汉二桥训练基地奔跑到罗德·拉沃尔球场的十年。
郑钦文的父亲郑建坪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与生俱来的体育天赋很快在郑钦文身上得以体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郑钦文跟随父亲去往现场观战,被网球项目吸引的她选择复刻李娜的训练轨迹。
运动员的特点,于年少时就会有所显露,小时候的郑钦文曾经历过每天三小时雷打不动的“魔鬼训练”。踏上成人赛场后,她依旧刻苦。从2020年夏天开始,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郑钦文辗转参加了近30项比赛。
她肯吃苦,对进攻有着近乎疯狂的痴迷。12岁的郑钦文发球速度就能达到170千米/小时,这个数据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有一次在比赛中,她的发球甚至造成对手接球手骨折。
这样如火的球风一直到今天依旧可见痕迹,当然火爆的并不只有球风,郑钦文的性格也绝不是“软柿子”。
在网球比赛中,偶尔会有现场观众不顾观赛礼仪大喊大叫,有时会严重干扰选手发挥。郑钦文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站在赛场上直接强势发声,怼得对方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