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蓼沿乡政府办公楼
女儿林基地
蓼沿乡位于连江县的西北部,东以X132县道与丹阳镇接壤,南以虎头山脉为界与小沧乡隔山而居,西靠连江第一峰缺鼻峰和潘渡乡相联,北与罗源县的西南、飞竹、白塔三个乡镇毗邻。是省定老区基点乡(有11个老区基点村),也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乡所在地距县城31公里,距104国道和同山高速入口10公里,辖23个建制村,115个自然村,2.9万人(其中畲族人口2300人),耕地21060亩,有林地14.06万亩,幅圆面积138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为连江县第二大乡镇。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降雨量1550毫米,呈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乡政府所在地蓼沿村坪岗顶与仙屏、后坂、岐山等建制村相联,形成蓼沿集镇。乡卫生院、信用社、供电所、自来水厂、闲路站、邮政局、公安派出所、蓼沿中学、中心校以及幼儿园分布在坪岗顶街道两旁及附近。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借资源合理开发之风,以“科学、创新、持续、和谐、发展”为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创建“石城蓼沿、活力蓼沿、平安蓼沿”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稳乡、水电兴乡、石材强乡”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石材业,热情培育石材市场,推动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推进政治、物质、精神、社会四大文明建设,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石、林、电”资源,为蓼沿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全乡社会总产值4.1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为3.2亿元,;工业产值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550万元;农业产值7700万元;人均纯收入474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7.9‰。
一、唐宋始建名闻,历史渊源厚重,山区重镇初现
唐宋分属名闻乡归仁里、敦贤里、安宅里。元至清属仁贤里、安定里。民国初属第五区。民国24年编查保甲设蓼沿和朱公2个联保,属第二区署。民国29年改设蓼溪蒲和朱公2个乡。民国33年6月后2乡并为朱蓼乡。新中国成立后属第五区(后改丹阳区),1958年7月撤区设蓼沿乡,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1960年1月并入丹阳公社。1961年6月析出重设蓼沿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境内有建于唐宋时期的翠林寺、五峰寺、瑞岩寺等等,尚有万亩原始生态林和千亩竹林。
二、交通四通八达,位置优越独特,发展前景喜人
东西走向的X132县道纵贯全境。近几年,乡党委、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开拓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借助政策东风,改造硬化了两条县道(X132县道、溪小公路)、两条县际通道(兰水至罗源西南、蒲边至罗源梅洋)、23个建成制村近60公里通村道路以及部份自然村和工业区的道路,蓼沿地区逐渐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群山环绕、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成为了众多客商投资的热土,建设连江山区经济强乡将成为现实。
三、资源储藏丰富,水力资源充足,发展条件优越
蓼沿乡群山环绕,溪流网布,山场广阔,资源丰富。
一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有林地14.06万亩,其中有乡办集体万亩林场和千亩果场,盛产杉、松、竹以及果树类的橄榄、枇杷、板粟等名特优水果,猪、羊、鸡等家禽畜牧产品在本县享有声誉。
二有充足的水力资源。拥有兰水一级、二级,岭下,赤石一级、二级和朱公水电站,装机容量4620千瓦,年发电量2500万度,自筹资金兴建的3.5万伏变电站与省电网联网运行,是全县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也是被省经贸委列为福州市保留农网自供区乡镇之一。
三有丰富的石材资源。花岗石、叶蜡石储量均居全县首位,可供开发的优质石材“664”花岗岩、叶腊石达6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材系列“664#”正宗矿区,已成为连江县石板材第一乡,全乡共发展矿山企业33家,发展石板材加工企业24家,锯机200台,年加工石板近1000万平方米,年实现加工产值超过2亿元。“晋沿红”系列石材品牌已挤占国内18个城市及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台湾等地区建筑市场。
四、通讯网络良好,医疗逐步完善,科教全面发展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校园面积1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85平方米,绿化面积1332平方米,在校生660多人;中心校在1所,小学完小6所,初小2所,共有在校生1430多人。近年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师资力量得到集中和加强,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卫生医疗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有乡医院一所,下辖18个卫生所,现有职工54多人,其中医院26人,卫生所28人,在职人员共有主治医师1人,医药护技师5人。近几年,大力宣传、推行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全乡应参合人数27510人,实参合人数22366人,参合率为81.3%。同时,实现了村村通闲路、通讯网络信号。
再现蓼沿辉煌,与时俱进,已成为全乡人民的迫切要求,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努力围绕建设“石城蓼沿” 这一宏伟目标,加紧各项措施的落实,新的山区强乡必将聚集人气,聚集财富,一个文明、富饶、秀美的新蓼沿必将展现在连江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