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门火电厂
【行政辖域】
坑园镇位于东经119°34′-119°50′,北纬26°19’-26°31′的连江县东部沿海,地处黄岐半岛西北部。境内地势以山丘为主、平地较少,从西部绕过南面直至东部皆是山峦迭障,北部濒临罗源湾。东与下宫、安凯乡接壤,西与官坂、浦口镇毗邻,南部东山、莲池岗、鸡笼山等与筱埕镇相连,北临罗源湾。全镇位于连江可门港经济开发区内,规划为临港工业区、物流园区和商务中心。陆地面积2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97亩,海域10478亩,滩涂4252亩。
【历史沿革】
坑园乡在清朝时属王贤乡集镇下里,民国时期坑园、颜岐、前屿、下屿属象厦公所管辖,红下属官坂乡公所管理。解放初期坑园乡又称英雄乡。1958年7日公社化时,坑园从筱埕公社分出,建立坑园公社,辖17 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984年改为乡建制后又改称坑园乡,辖17个行政村。1993年9月分为坑园、下宫两乡后,坑园乡设8个村委会(分属14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2000年7月撤乡改镇建制,镇驻地坑园村。2007年末全镇5711户,21456人。镇内人口以汉族为主,少量畲族,约20户,89人,聚居于红下村。
【气候物产】
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最高气温38℃,最低-3℃,年降雨量为1350mm,无霜期达350天。由于罗源湾四周高山环绕,台风影响较小,海水比重稳定,年渐变范围在1.015-1.022之间,年平均水温19.6℃,是海水养殖的理想场所,也是连江县渔业生产的主要乡镇之一,主产对虾、梭子蟹、牡蛎、大黄鱼、美国红鱼等水产品。
【基础设施】
①港口设施:辖区海域建港条件优越,岸线长达5000米,可供建造万吨以上码头泊位达11个之多,2000吨以上码头泊位31个,是可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门作业区现已规划的19个万吨以上码头泊位中,有10个(10-19#泊位)位于我镇辖区内。镇内现建有下屿300吨陆岛交通码头、门边300吨客货码头及下屿、屿头三级渔港等。另有华电可门电厂的7万吨泊位煤码头和1万吨泊位重件码头以及华电储运公司的两个5万吨级通用码头(可门港10#、11#泊位)可供靠泊。②道路交通:县道x135线穿境而过,距县城26公里,离福州68公里,长乐国际机场87公里。104国道、同三高速距坑园22公里。目前可门港疏港公路正在建设,疏港铁路、和高速公路正在规划设计之中,疏港高速建成后距福州城区仅需40分钟车程。③电力设施:辖区颜岐村建有华电可门电厂,规划装机容量1040万千瓦,2006年两台60万千瓦机组已投产发电并供往华东电网。辖区红下村有11万伏变电站一个,坑园22万伏变电站正筹建之中,目前已完成钻探,建设部分投资达1亿元,将于2008年内动工建设。④水利设施:境内拥有三条溪、金狮溪、牛宝洋、跨港、上半岭等5座水库,库容总量1148万方。另有敖江引水入港工程入境,现第一期已完成,整个工程完成后日供水量可达30万吨,加压后日供水将达45万吨。⑤通讯及信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镇各村均已开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及宽带互联网,移动、联通、电信小灵通等基站信号可覆盖全镇。
【经济发展】
坑园镇由于地处临海优势,滩涂、浅海资源丰富,历史上以水产养殖为支柱产业,是连江县水产养殖的主要乡镇之一。所辖的8个行政村环绕着总面积4.3万亩的大官坂垦区东区,现有池塘养殖近2万亩、网箱养殖3.5万箱、浅海养殖近2万亩。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有:对虾、花蛤、泥蚶、溢蛏、梭子蟹、大黄鱼、美国红鱼、石斑鱼、鲈鱼、包公鱼、免鱼、真鲷、海带、牡蛎等水产品。2007年全镇水产品产量67809吨,产值29622万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93%。2004年可门港开发以来,随着海域的征用和功能的转变,新的水产养殖已不再发展。长期以来,全镇工业发展以水产加工、养殖为主体。全镇现有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水产相关企业35家,其中水产育苗场19家、养殖场6家、加工企业9家,运销企业1家。水产加工品种以盐渍海带、淡干海带和冷冻水产品为主。
可门港开发以来,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已落地我镇的大型企业有:①华电可门火电厂:位于镇内颜岐村,该电厂规划总投资540亿元,装机总容量1040万千瓦。2003年12月开工建设,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已于2006年8月、12月相继发电,并入华东电网。目前,电厂二期工程已列入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两台60万千瓦机组正在建设之中,预计于2008年6月28日试运行。全部工程将于2015年建成。可门电厂另建有距厂区仅363米的1万吨重件码头(12#泊位)和7万吨煤码头(13#泊位),可临时靠泊国际航行船泊。②福建华电储运有限公司:位于我镇颜岐村,由中国华电煤业集团控股,与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公司、澳大利亚亚必和必拓公司合作投建。主要建设8#、9#、10#、11#泊位。其中10#、11#泊位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分别设计为15万吨、5万吨级散货码头,已于2006年5月动工建设,目前码头及栈桥建设已基本完成。建成后预计年中转煤炭2000万吨,年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为福建省内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此外,在我镇完成注册正在筹建的大型工业企业还:福州可门港船舶工业有限公司、福州可门港航务有限公司等,均投资上亿元。一系列工业项目的动建和外来人口、资金流、物资流的聚集,有力带动了坑园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增了旅馆、酒楼、娱乐、保健、电信、超市、中介等新兴行业,带动了镇域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总量方面(不含华电可门电厂、华电储运),2011年全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5.72万元,其中地税收入1280.13万元,完成任务数的297.7%。国税收入338万元,完成任务数的102.56%。固投完成13000万元,比增53.8%;内资实际到资22090万元,比增167.7%。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660万元,比增139%,农民纯收入7112元,比增12%,均达到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在2011年度绩效考评中位列全县第2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11年度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