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正文

下宫乡

http://www.ljxww.com  2012-11-20 20:54:25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下宫乡系1993年9月从原坑园乡分拆设立的省定老区乡,地处黄岐半岛西北部、罗源湾南岸,东西北三面临海,南与坑园镇、安凯乡接壤。全乡辖9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人口13568人,面积25.3平方公里,多为丘陵地,海岸线长45公里,辖区内拥有闻名遐尔的天然良港——可门港,是福州深水外港的理想地和首选地。

  一、基本情况:

  建乡以来,我乡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7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9亿元;工农业产值2846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5760万元,工业产值12700万元;规模工业产值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一是淡干海带加工业。全乡有淡干海带加工企业11家,安排闲散劳力就业1000多人,年加工淡干海带2万多吨,创产值1.2亿元,产品通过武汉、郑州等地中转销往全国各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淡干海带加工集散地;二是海水养殖业。全乡网箱养殖2万余箱、海带1300亩、牡蛎1200亩,5家工厂化海产品繁育场,盛产鲍鱼、黄瓜鱼、石斑鱼、牙鲆鱼、真鲷、红鱼、牡蛎、海带等几十种名、特、优、稀海产品,以及羊栖菜、泡泡菜等特优海水养殖新品种,水产品年产量3.2吨,年创渔业产值2亿元;三是海上运输业。全乡共有500吨以上运输船30多艘,运力近2万吨,年创产值逾1亿元;四是建筑拆迁业。全乡长年在外从事建筑拆迁的人员2000多人,年收入近亿元,下宫拆迁队伍已成为全省拆迁业的一个品牌;五是种植畜牧业。发展上宫、下宫枇杷果场300亩,年创产值180万元,以健发畜牧场为龙头,辐射周边发展养猪业,全乡养猪规模达8000头,年创产值1100万元。此外,还盛产初芦柑(芦柑)、龙眼等优质农产品。

  经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我乡相继建成了500吨级客货码头、通乡公路水泥路、通讯网络覆盖工程、电力农网改造工程、江湾和初芦三级渔港、金狮溪引水等重点工程,完成了全乡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渔港、码头、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逐步由滞后型向适应型过渡。辖区内的可门港(即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松崎港)常年不冻不淤,可建3万吨以上码头泊位11个,是全省三个可建30万吨级码头泊位的首选地。根据福州可门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全乡将建成深水港区及港口物流区。随着福州市开发南北两翼和连江县开发建设可门港的深入实施,下宫乡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成为可门港区开发的最前沿阵地,承载着一批深水码头建设。福建华电储运公司10#、11#码头于2005年5月动工建设,08年底可竣工;福建可门港物流公司4#、5#码头于2007年7月动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恒联集团1#、2#、3#码头即将动工,还有南方石化、冠海造船等签约落地项目正在加紧各项前期工作,未来的东方大港正在变成现实。我乡将继续落实连江县委县政府“工业兴县、港口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在可门港区开发中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抢抓机遇,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把新农村建设融入可门港开发建设大潮中,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海峡西岸新兴港口集镇。

  二、人文景观:

  我乡是革命老区,全乡曾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革命烈士20名、“五老”人员178名,至今仍保留有红军洞、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等文物遗迹(址)。

  我乡民风淳朴,有民间游“娘娘”、“天官”等活动,有松皋龙井倒流水景观和可门观日出等优美的自然景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