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梅里七宫十三桥

http://www.ljxww.com  2012-12-07 19:00:28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曾经有一句流行很广的民谚:“罗源陈八井,连江麻裡官仓坂”。谚语概括了连江、罗源两县民间习武自卫之风盛行,其中八井、麻裡等村庄是方圆几十里久负盛名的武术之乡(村)。八井村畲族同胞至今还在传承畲家拳术,保留一整套疗伤之青草药秘方;而麻裡武术代表性人物,当推清乾隆年间的武举林攀龙等人,据传林攀龙使用的大刀重达百斤,可见其勇武气慨当力拔山兮。

“连江麻裡官仓坂”谚语,还是今天考证地名演变的语言化石。麻裡,今称梅里,宋、元、明、清四朝隶属伍贤乡集政上里,至民国年间推行保甲制度,始设洋麻保,下辖十三甲,当时行政村的范围除今之梅里本村外,还有包括南峰、峡山(合山)以及今之洋尾村大部、官坂村园垱厝等等。

明朝推行的官仓制度,其主要功能与现在的国家中心粮库相类似,旨在确保当地粮食供应。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坡地上选址建仓,而后集聚人口并发展村落。谚语中的官仓坂即指今官坂镇官坂村。

旧时,梅里村值得称道的绝不仅仅是武举中式,一条古驿道堪称自豪。古道自马透平原而来,塘边村的宫以及门前的古桥,见证了前朝的繁华。行人全靠脚力,肩负重担,行经梅里村的赵家祠堂、岭兜宫,然后翻山越岭,“上铺三下七里”,山路总计二十华里,至浦口的益砌村附近进入平原地带,在东门一带到达县城。在公路开通之前,古驿道就是高等级线路,不说那是国道、高速路,至少可比省级干道。县太爷下乡,生意人来往,远路婚嫁的花轿,皆由此通过;学习新式接生医术的谢氏阿婆,前往闽侯专区领取农业能手奖状的林老太太,至今健在的曾毕业于连江一中的老师,他们都是古道的过客、常客。鸡红面山是古道的制高点,如今尚有炮台遗址,可见当时古道的军事意义是多么重大。

“莲峰泉涌两库水滋春万户,麻坂梅开七宫光耀桥十三”,这是新世纪乡亲们的豪迈感言。新中国成立后,梅里村先后建设了合山水库、十字溪水库,两座水库防洪蓄水,调节灌溉下游农田数万亩,如今水库己成为整个乡镇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倒是七宫十三桥的考证需费一番周折。

由于时间跨度达成百上千年,作为宗教信仰活动场所的宫殿庙宇,或因风雨侵蚀,或因人为因素,出现毁损倒塌,有的原地重修,有的迁址重建,还有的尘封在岁月长河之中。交通桥梁亦是如此。“七宫十三桥”说法是对全村辖区内重要的公共建筑物的总概括,是对历代村民前赴后继致力于公益事业的肯定。在提出“七宫十三桥”的那一年,想必言之凿凿,持之有据,就像首都北京在五十年代初完成的十大建筑一样,凡知悉者无不额手称庆。

至今尚有五座桥梁成为古驿道的守望者。三元桥是十三桥中的老大哥,全长约三十米,宽约三米,两个桥墩皆船形。据石碑载,该桥改造于清嘉庆庚午年,林宗翰等人摹资而建。可惜,龙王台风的强降水成为老桥的致命杀手。距离三元桥两百米处,有一座与古榕相伴的老桥即合山口桥,长约九米,宽两米多;1982年因水库建设通车的需要而改成单跨石拱桥,该拱桥的基岸亦毁于“龙王”洪水。灾后两桥均改建成混凝土横梁桥,如今新桥挺立,南来北往十分方便。

岭兜宫桥就在岭兜宫旁,成排的参天老树在桥旁守候。九十年代中期,南峰自然村的畲族同胞陆续造搬迁到此桥东头的平原地带,2009年村民自发筹资维修加固基础,老桥再次传颂畲汉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佳话。南坂桥在岭兜桥下游两百米处,是现存老桥中保留最完好的一座。古驿道在涉水后爬坡上山,原为马齿石蹬过水,遇雨水天气则难以逾越,行人需绕道而行。世纪之交新建混凝土横梁桥,取代马齿,此桥虽不在十三桥之列,但地处古驿道必经之处,值得记述。

十三桥中,还有峡山磨房桥、街中桥、塔桥头桥、匍斗山桥、港尾桥等,其余古桥有待进一步确认,其中磨房桥已被水库堤坝埋没。

梅里村现存的宫殿庙宇不下十座,只是规模有别。面积最大的当数尊王宫,尊王宫重建于清咸丰十一年,新中国成立后是村党支部、大队部、民兵营、医疗站的驻所,历经大跃进、文革、学大塞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是方圆十里范围内的一个大礼堂,近三十年又重修两次。每逢春节等重大节庆,宫内锣鼓喧天,闽剧团的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台竞相,把一个古老村落的男女老幼集中在一起,娱乐一番。如今,一些出外闯荡的年青企业家,当他们事业有成的时候,都慷慨解襄,献演大戏社神娱民,而且还邀请临近村落的老票友前来品茗赏曲。可以说,这样一处公共场所,是千年村落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活动中心。

在古老的七座宫殿中,香火不断,占卜求签最灵验的当数狮公宫。狮公宫位于莲花山麓,宫内侍奉金狮公爷,即使在激进的年代,狮公宫基本未受损坏。1988年,由乡绅陈向好发起重修殿宇,本村工匠林裔清等担任土木建造师,让古老的宫殿焕发青春。狮公宫签谱一套计三十条,其中前二十八条与二十八星宿一一对应,反映前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神明灵验赢得信众顶礼膜拜。2011年,又有赵克银、林恭珠等信士,捐资扩建殿堂,新筑休憩亭阁,真乃古迹重光、荣神益人。

此外,抗坑大王宫、岭兜宫、菜堂宫、下井角宫、羊祭宫、林相爷宫等等,都是本村民间信仰场所。因为有信仰,村民安居乐业;因为有老家,出外经商打拼的游子便深藏对故园的思念。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育成效显著,历届学子见贤思齐。据悉,现有科级(以上)干部、硕士(以上)学者均不下十人。麻坂也好,梅里也好,都是这片热土的吉祥称呼;哪怕有人漂洋过海,他们梦中萦绕的依然是这片拥有“七宫十三桥”豪言壮语的故国家园。(依 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