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他们一家人因阅读而精彩(陈惠铸)

——走进全国“书香之家”苏静家庭

http://www.ljxww.com  2015-09-26 09:24:11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车子开了不足一小时,便到了有“会城重镇”之称的连江县定海村,这里出了一个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苏静家庭,这可是经过层层选评出来的,全福州市两百多万个家庭仅有三个有幸当选,委实难得可贵。

  听说苏静一家人周末都在家里,笔者在一位村干部引领下前往采访。在路上,他聊起了苏静一家人:苏静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船老大,当年不出海时常给邻里乡亲讲“三国”等历史故事。老渔民的勤劳、坚毅以及对历史的喜好给小苏静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而他自幼勤奋好学,持之以恒,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爱好文史。先是当上了村委会文书,后当选为村党总支副书记,业余则勤于笔耕,文思日趋敏捷,文笔越发有文采。

  岁月流转,苏静一直寻觅着适合自己的日子。2012年,他辞职加入闽商采风团,做一个自由撰稿人,去年他被福建省金凤经济发展促进会发现,聘请他担任该会的《金风》刊物副主编,终于人尽其才。他妻子在县人寿保险公司任营销员,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福州一家国企工作,儿子尚在大学就读。

  “书是我们的财富和伙伴”

  一进屋,“书香”之气扑面而来,屋里犹如一片书的海洋,每个房间都能看到书,各式各样的书橱、书架里放满了书,桌面、茶几、沙发上也零散地搁着书,苏静的女儿苏颖正在阳台看书,儿子勤也在电脑桌前看电子书,他们的思绪沉浸在书中,似乎没有察觉到家里来了客人,苏静让他们都到客厅来,于是,我们一边喝茶,一边热烈地聊了起来。

  笔者问:“家里藏书大约有多少?”苏静面带微笑说:“在前年参选全国‘书香之家’时,申报表中有一栏是藏书量,我当时倒是点数了一遍,共有2213册,之后又陆续新添了三百多册。”这样算来,人均藏书有六百多册,另外家里还订阅了几种报刊。今年“五一”黄金周,苏静一家人游北京城,特意挤出时间去看书展,还到几家书店选书购书,笔者笑称:“你们都成‘书虫’了”。

  笔者随主人一起到书房里浏览藏书,看来藏书多为文史类,也不乏经济哲学、政法和生活类书籍。

  “书真多呀!”听到笔者由衷的赞叹,苏静说“我喜欢一句名言:阅读是世界上最低门槛的高贵。书就是我们的财富,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生活!”

  一聊到书,苏静的记忆象开闸的水,他滔滔不绝地说起爱书的故事。当年她母亲常出外做点小买卖,每次回家总要给年幼的他带回一本小人书。他清楚地记得母亲为他买的第一本小人书叫《奇袭》。父亲当年用的枕头是一个小书箱,装的是线装书,多是《梨花梦》等章回小说,不过这些书父亲是不允许看的,他就趁父亲出海时偷看。父母给的压岁钱、零花钱,他都舍不得买零食,而是用来买书。读高中时父母去世,生活更加困难,他节省菜钱买书。后来,家庭收入有所增加了,他对穿戴花费吝啬得很,却乐于花钱买书,妻子总嗔怪他:“买书能当饭吃呀?”搬家时,他的书装了好几大箩筐,挑着从街上经过,熟人见了笑着说:“真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愉悦阅读,读而得悦”

  作为一家之长,苏静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家人耳濡目染,当年只读完初中的妻子蔡惠华后来也喜欢上了阅读,一双儿女就更不用说了。笔者问苏颖是怎样喜欢上阅读的,她笑笑说,小时候,她爸爸没有暗示她要看课外书,更没有布置她看书,只是很奇怪,他经常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还听妈妈说他每晚临睡前都要看书。由于家里到处都是书,便很自然地去看了。她常常对一些书爱不释手,看着看着,越看越着迷,写起作文觉得挺容易的,也常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同学们也似乎对自己刮目相看,觉得有了成就感,于是更喜欢看书,更喜欢写作了。几年前,笔者在一本文学期刊上看到她写的叫《醇美》的散文,就觉得不像是一个中学生的手笔,其文文采四溢,又颇有深度。文章赞美小说这种文体,说自己常常陶醉在如陈酿老酒般小说的醇美之中。文如其人,美得很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笔者同苏静一家人聊天中觉得,他们正是这样对待阅读的。他们喜爱阅读,怀着充实自己、明理向善的心意去选书看书,对提升自己的学养,对工作生活上有助益的书籍,往往是细读、精读的,对文学等书籍则浅阅读。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正因为好读、善读,苏静一家人如今的思想修养、学识才干都更上了一层楼,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开开心心的。苏静深有感悟地说:“我们是带着喜悦的心情去阅读,又从中获得新的愉悦,充了‘电’,自己倍感欣慰。”

  “阅读使我们一家人变了样”

  苏静告诉笔者,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他们一家人常常是人手一本喜爱的书籍,在休假日,在平时的午后休息或晚上睡觉前,阅读成了他们惬意的休闲和享受。他们是渔家的后代,如今都一一成才了,这印证了“阅读增色人生”、“阅读改变人生”的名言。苏静从一位村干部,当上了省级刊物的副主编,做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人们往往觉得写作是件很苦的事,而苏静却以此为乐,往往构思好了,一动笔,则文思如泉涌。这不正是杜甫名言“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的真实写照吗?苏静现在是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连江县作协副主席,晋安区作协理事、还兼任《青芝文学》编委等,其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省内外报刊,主编或参编了多本专集,著有散文集、诗歌集、报告文学系列丛书等,至今已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并多次在“全国读书月”书评和各级纪委廉政建设等征文中获奖。妻子也因为阅读,其知识不断累积充实,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视野开阔了,营销业务因而十分出色。女儿也像她爸爸那样爱好文学,业绩颇佳,在工作之余,仍坚持写作,偶有文章发表。儿子虽是学理科,但也喜欢看一些小说、动漫之类的书籍。2014年4月,苏静家庭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首届全国“书香之家”。

  聊到这里,苏静动情地说:“阅读使我们一家人变了样,感谢阅读!”是啊,我们的老祖宗连篇累牍地称赞阅读,无非是要后人记住: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生活的海洋,总不是那么平静。 频遭风浪拍打的石头是粗砺的。既然风浪无可逃避, 能不能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把粗糙的人生打磨得有韵味一些?苏静用以打磨人生的“材料”,便是阅读。苏静最后说,“二十多年来,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我一直坚持阅读,并勤于笔耕,这绝非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

  作为渔家的孩子,出身贫寒家庭的苏静僻居渔村三十多年,在工作之余,以阅读感受多彩人生,用文字留住生命的印记。四口之家,虽不富裕,然书香充盈陋室,不经意间养成了温馨的好家风。书香吹拂,温馨满怀,苏静对此感慨良多,他发表了一篇《家风吐幽香》的文章,引经据典,论证好家风的养成何其重要,通篇满满的正能量,让人阅之入心入脑!

  离开苏静的家,笔者感慨万千:要是像苏静这样的“书香之家”在海岛、山村渐渐多起来,加快营建“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那么,我们的“中国梦”当不会很遥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