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文化产业 >> 产业动态 >> 正文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实现文与城的唱和

http://www.ljxww.com  2015-12-04 08:31:54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连江,通江达海,坐拥“三口”(闽江口、敖江口、可门口)交汇,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入驻让这座城市充满发展的后劲。

  而在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之际,文化的兴盛、繁荣为这座海洋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幸福感。从文化下乡到基层文艺队伍培育,从非遗的传承与发扬到文艺精品创作,让这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崭新的活力。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培育基层文化队伍

闽剧义演现场演员们互相配合化妆

  在黄岐镇中心广场,一支特别的腰鼓队正在排练腰鼓,引来周边居民观看。

  “别看我们年龄大,只要镇里有大的演出活动,我们都要登台演出,按照你们年轻人的说法就是很潮很时尚。”今年73岁的林娇玉是黄岐镇腰鼓队成员,这只队伍是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群众文艺队伍。

  同样的一幕在连江县温麻公园上演,在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中,闽剧古装折子戏《错婚配》上演,引起群众热烈的掌声。

  “我现在每周演出4场,越演出精神越好。平常不打麻将,连病痛都不找我了。”该剧由一群业余闽剧爱好者参演,74岁的老生演员陈俊标介绍,如今,只要剧团有需要,他都会义务参与演出。

  这仅仅是连江县培育基层文化队伍的真实展现。借助“三下乡”及民间群众性文艺活动平台,近年来连江县大力扶持、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广泛组织开展“健身腰鼓”、“广场健身舞”、“现代舞”、民俗活动等多门类的艺术门类公益培训工作,并培养了连江十番乐队、东岱钱棍舞、透堡铁基坪等多个民间艺术团队,为基层文化开展打下了深厚的人才基础。越来越多的乡镇文艺队伍走上舞台,实现在家门口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据统计显示,连江县登记在册的民间文艺骨干已经超过3000人,包括上百支广场健身舞队、十支以上的民俗文艺队,涵盖器乐、歌唱、舞蹈、闽剧、书法等各个每类。其中拉线狮、铁基坪等非遗民俗表演队已经成为连江县对外文化品牌项目。

  “基层的文化需求激发了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有限的专业人才培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基层文艺队伍,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连江县相关领导介绍。

  注重梳理与传承 让非遗走进寻常巷陌

十番古乐走进琯头中学

十番古乐走进琯头中学

十番音乐在茶馆中表演

  走进连江县琯头镇洪海茶馆,大厅里10余名十番队员手持不同乐器尽情演奏,逗管、笛子、笙等管乐器欢快跳脱;椰胡、板胡、大胡等弓弦乐器委婉如歌;三弦、月琴、中阮等弹拨乐器,欢快跳跃;……大茶几前,十几位茶友一边品茗,一边聆听着这已经流响百年的十番古乐。

  这里是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的基地,一支20来位的十番古乐传承者定期在这里演奏,附近村民经常闻讯而来,演得动情,听得尽兴,他们一起延续着十番古乐在民间的盛况。然而,几经岁月流转,这种民间声乐曾经一度消逝。

  面对窘境,连江县积极尝试,让十番这种非遗形式同广大群众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以焕发新的市场活力。

  从2014年起十番乐队走进琯头中心小学,并着手物色、培养教师后备队伍,他们正逐渐成为十番音乐传播承上启下的新一代人。与此同时,琯头中心小学还成立了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1-2节课程,每次约20位学生,邀请老乐手们和当值音乐老师一起登台授课。

  “作为连江特色的传统文化,连江十番将会写进地方乡土教材,作为孩子们的选修课。现在我们一直在跟学校讨论教材编写,使十番古乐这门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有趣、更吸引孩子们。”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林瑞霖介绍。

  不仅是十番古乐,非遗项目——连江剪纸,目前已经走进县阳光幼儿园,并设立剪纸艺术创作基地,从幼儿阶段开始推广这项传统技艺。从民间到学校的这一“跨”,非遗的传承跨出了新境界,

  梳理文化脉络,留下城市历史记忆。作为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县,连江县在非遗普查的过程中,收集线索1393条共15个项目,共有13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山歌、畲族传统服饰、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畲族婚礼、马鼻滩涂泥撬、仁山拉线狮、连江道教音乐、筱埕文武太平王船习俗、透堡铁基坪、连江剪纸、民间歌谣故事《余厝墓》、丹阳六十甲子花灯。其中省级非遗项目《仁山拉线狮》申报国家级,已获通过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是连江县国家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

  推动文艺精品创作 让本土文化大放异彩

透堡中心小学上演的学生版《思肖——墨兰寻梦》

演员们正排练《墨兰寻梦》

音乐舞剧《《墨兰寻梦》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早在700多年前,南宋诗人郑思肖的这句诗中,就提出了中国梦。连江县以他为原型,创作了音乐舞蹈作品《墨兰寻梦》,用舞蹈动作演绎诗人的爱国情怀。郑思肖,福建连江人,他是宋元之际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和画家。《墨兰寻梦》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二届福建音乐舞蹈节决赛舞蹈类(群文组)获优秀节目奖(最高奖)和创作一等奖。

  与此同时,学生版的《思肖——墨兰寻梦》以透堡中心小学学生为班底,在当地全面上演。

  “很多人不知道连江有郑思肖这位历史人物,希望通过《墨兰寻梦》的创作与演出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墨兰寻梦》艺术总监、东方红艺术中心顾问陈敏霞说,“而让学生来演绎这部作品,可以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郑思肖这个历史人物,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墨兰寻梦》是连江县挖掘本土文化素材、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的探索与努力。以畲族文化为题材的曲艺说唱类节目《山哈结婚难离哩》登上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畲族曲艺节目。凭借婉转的畲族风情音乐、俏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古朴原生态的畲族乐器、情涉两岸的故事情节荣获二等奖,被认为是中国曲艺界的一大突破。而精心编排的闽剧《甘国宝》曾多次走向海峡对岸,在马祖进行巡回演出。

  文化是一种滋养,更是一份力量。立足本土挖题材,当前连江正以绚烂多姿的本土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内容、创新形式为翼,一批广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屡屡登上全国的舞台。

  (通讯员 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