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 正文

舌尖上的年轮

林家坤

http://www.ljxww.com  2019-05-27 15:24:14    【字号

  《八闽通志》记载:周溪在连江县西清河里。古清河里,溪水潺潺,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远山近岭,构成一幅幽美的田园风光,“周溪村”因此得名。周溪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一生守望的故土,与我血脉相通情感相连的乡村。乡村是珍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一片净土,乡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着这个极富诗意的乡村,“振兴乡村”的甘霖滋润着这个“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土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万水千山总关情,吃喝拉撒大如天。“民以食为天”,今天且从“吃饭问题”来聊聊社会变革,见证一下历史变迁。

  周溪位于连江县南部尖峰山脚下,天然生成一处小山村。人口虽不足千人,但地理位置显著,清朝、民国通衢大道贯村而过,乡民一年四季都过着悠闲的农耕生活。我出生那年恰逢“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村不能有自留地种菜,不能私自放养鸡鸭猪,人为造成物质极度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很多东西只能凭票购买,村民节衣缩食,生活窘境可想而知。据老妈说,襁褓时期的我吃米糊只放盐巴,连白糖、酱油类调味品都买不到,母乳成为主食。孩提时代以番薯米粥为主食,谈不上什么营养餐,孩子们漫山遍野采摘野果来补充营养,大人是拦不住的,那个年代也没有现在强调那么多安全意识,孩子们破衣烂衫,晒得黑黑的,都很健康。我家里六个兄弟姐妹,每逢端午佳节,大人铁定给每一个孩子分发一个用“红花”(红色食用色素)染红外壳的鸭蛋,装在三色皮筋编织的香兜里,挂在脖子上用来辟邪,嘴巴再馋,我们都舍不得吃,天天把玩,直到玩过瘾了才剥开吃,蛋清硬梆梆的,蛋黄已经变质,难以下咽。

  少年时代经历人民公社化,稻谷收成归公,后按家庭劳动力所得工分供应口粮。逢农忙季节,生产队男壮丁分组下田割稻谷,由生产队保管员评估劳力得分,后按工分派粮。每天分派两个家庭主妇轮流在生产队食堂煮饭供男人们用膳,得半劳力工分。当年我就读圆月宫乡村小学,上午放学路过食堂,轮到我妈煮饭这天,我就顺路跑到食堂门窗外大声喊娘,我妈就会从门窗木格子里往外塞给我一团巴掌大的饭团,(这是大人们下田割稻早餐吃剩下的白米饭捏成的,)并悄声说快回家,不要让队长看见了扣我工分,我很听话,握着饭团嗯了一声乖乖溜走了,心里七上八下的,真怕被队长逮个正着。母亲那“护犊情深”慈祥疼爱的表情至今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当年家里吃的是地瓜饭,俗称“番薯米”。白米饭团就是少年时代的“山珍海味”。

  那年代奶奶还健在,常常告诫我们孙子辈吃完饭不能说“吃好了”只能说“吃饱了”,说“吃好了”传出去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大人要挨批斗的。到了年关,大人拿着供应的肉票到食品站购买猪肉,要是运气好的话,可以买上一块肥肉,那是捡了大便宜了。因为肥肉多,做好了吃上一口解馋,可以回味好几天。不仅如此,把剩下的少量肥肉熬成猪油,平时做菜就拌上一小勺,增加点油水,不容易饿肚子。熬完的肉粑是我们孩子的“汉堡”,吃上它是一年最幸福的事。大年三十吃年夜饭,难得饭桌上添了盘“肉丸子”。“肉丸子”是白豆腐和肉丁搅拌合成的,蒸熟后味道特别香美,闻着就流哈喇子,不过在饭桌上只是摆设,不能动筷下箸的。正月亲友上门做客,奶奶煮一碗线面泡上一个煎蛋,外添一个肉丸子以示对客人的热情和礼遇。客人一般吃了蛋面剩下肉丸子,表示有吃有余、年年丰收的意思。过了年关几拨客人来过了,但肉丸子还是满满的一整盘,冷了热一下,隔餐再热一下,馋的我们小孩直咽口水,挨到十五元宵过了才让孩子一人吃上一颗。

  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万物复苏,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乡村也热开了锅,生产队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我家除了包产到户的十几亩水田,还承包了邻村生产队十几亩旱田。我爸还在村供销社对面开起了小卖部,承包了大队碾米加工厂。粮食丰收了,兜里有钱了,桌面上有肉了,有肉丸子了,可以一餐夹一个下饭了,罕见的是桌上有了带鱼,有了海鲜,告别了那些只有糟菜番薯干的日子,白米饭是要吃几碗就几碗,奶奶常常叮嘱我们慢点吃不要噎着。

  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七年,我在师范学校念书,可以吃上“皇粮”了,学校一个月供应商品粮三十斤和十三元菜金,家里每个月寄点零钱就够花了。暑假在家里可以看上十二吋黑白电视,学校已经有了大屏幕的彩电了。四年光阴转眼即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改革开放近十年,即一九八七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工作,在连江蓼沿蒲边村当上“孩子王”,在那个激情燃烧的蒲边志愿队精神感召下,我们怀揣梦想,扎根山区,坚守三尺讲台,奉献无悔青春。虽然工资只赚七十多块,但温饱问题是不用考虑了,同事们在食堂搭伙吃饭是不用考虑吃多少、够不够吃的问题,而是考虑食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营养。不用说吃猪肉,各种各样的肉类和食品挑选着买,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天在过年了。

  一九九七年以后,早已经是市场经济了,食材在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品类繁多,应有尽有,尽可以挑肥捡瘦了,殷实之家已经考虑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了。水果品种花样繁多,哈密瓜、白兰瓜、提子、人生果、樱桃,还有叫不上名字的瓜果,更何况西瓜、苹果、鸭梨、葡萄、桔子,人们买水果都要挑挑拣拣,小康人家厅堂里水果盘都摆着洗好的各种水果,但却少人问津,足见人民生活富裕、日子滋润。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强民富,小康预期提前了,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和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计划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乡村文化站建起来了,乡民过上了小康生活,精神娱乐也跟上新时代步伐,象征“幸福家园”的文体公园充满了生机活力,映着夜幕余晖,在广场舞旋律的伴奏下,乡村大妈大娘的舞姿、年轻姑娘们灵动的身影常常活跃在广场中心。村村通了公路,开心农场开辟了休闲观光通道,在外做石板材、做“点”的乡民纷纷还乡创业,不想再过背井离乡的日子了。现在乡下很多农家建起了小洋房和乡村别墅,有了小车,有了大把的人民币,日子富得流油。饭桌上饭菜是“满汉全席”,不说吃腻山珍海味,就是吃饭也有讲究了。现在不但可以吃好喝足,而且可以吃好喝高,粮食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深入人心。象征经济短缺的布票、肉票、粮票,也相继退出了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的票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上的珍品。

  “筑梦中华上下齐心,振兴乡村你我同愿”。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国策大快人心,随着振兴乡村计划逐步落实,稳步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期目标即将实现,朝着国家现代化迈步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实稳定。

  有诗为证:改革放开良政颁,翻天覆地换新颜。舌尖见证新时代,万紫千红满世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