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德的快乐人生

发布时间:2013-02-25 17:23:26 字体大小:[大][中][小]

习骅

  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我随领导到直属单位中国新闻社调研,周秉德副社长认真地给我们介绍情况,还热情地端茶倒水。告别时,领导指着我对周秉德说,这是你的老乡,淮阴人。周秉德一听特别高兴,拉着我的手连声说“小老乡”、“小老乡”!

  我那时刚工作一年多,还有点矜持,并没多寒暄。回到机关后,领导说,周总理的家风就是不一样!秉德是总理的侄女,跟总理和邓大姐在中南海长大的,你能看得出来吗?我一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每次看到我,秉德总是笑吟吟地叫“小老乡”,让我心里暖暖的。

  年底,在审核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填写的各种表格时,我发现秉德学历一栏填的是“中专”。以秉德的条件,怎么也该是大学毕业吧!学历可是提拔干部的硬杠杠,填错了要吃亏的。于是我打电话问秉德是否填错了,她哈哈一笑说,谢谢小老乡,不过确实没填错,我就是中专生。我又问她怎么会没读大学。秉德解释说,中学快毕业的时候,总理问她怎么打算,是上大学还是上中专?她说当然是上大学,再说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拔尖的。总理又问,毕业以后做什么呢?她答,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呀。总理说,既然如此,还是上中专比较好,上大学要读四五年,有的专业时间更长,中专只需两三年就毕业了,可以提前好几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呢!周秉德觉得很有道理,就高高兴兴地考了中专。因为很熟悉了,我就直接问秉德,现在学历这么重要,你不后悔呀?秉德说,不后悔。好多人也建议我业余时间拿个文凭啥的,现在事情这样多,我看还是抓紧时间干活为好,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吗!秉德一席话,使我觉得和这位老乡的距离更近了。

  有一次,淮阴市的一位领导同志来京出差,找到我要我帮个忙。原来,家乡人民怀念总理,希望总理的后人多回去看看。但是做了多次工作,秉德都没同意,从没回去过。我找到秉德,问她是怎么想的。秉德说,我就是怕耽误家乡领导的时间。淮阴是革命老区,在外工作的老同志和老同志的后人很多,我们没事都去溜达溜达,恐怕人家就没法工作了,还怎么建设家乡呢!

  又过了几年,仍然是副社长的周秉德到了退休年龄。那个时候退休制度还不是十分严格,到龄后多留任几年、甚至争取提拔一级再退的情况并不少见。我就问她,您经验丰富,怎么这么急着办手续。秉德笑着说,不给年轻人添乱就是帮忙,你说对不对?

  周秉德说到做到。退休后,她一直安静地生活在复兴门的蜗居里。每当有熟人跟她说,退休了如果心情低落,不如常回单位走走,她总是乐呵呵地掏出钱包给人家看照片:“看我的双胞胎孙子,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心底无私天地宽”。周秉德平凡中的高尚是周恩来伟大人格、至高境界的延续,所以她是快乐的。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周恩来品格的阳光雨露不但养育了他的子弟,还将穿越时空,永远温暖和滋润着所有共产党人、所有中国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