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赋能驱动新型工业化
摆脱传统增长路径,连江靠什么?
先看一张“成绩单”:水产总量居全国县级第二、渔业产值居全国县级首位,获评中国海带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中国鱼丸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都、中国美食地标之都等。可以说,渔业是连江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连江的城市符号。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新质生产力在连江聚势而强。为了让辽阔海域发挥更大价值,连江“赶海人”将思路打开,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下海”,开创我省深远海装备养殖先河,数字海洋乘风破浪。
极目远眺连江定海湾海域,“闽投1号”“乾动”“定海湾”等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如钢铁岛屿般在海上扎根,大黄鱼等养殖品种在一座座“豪华别墅”里畅游。
在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智慧渔业系统显示屏上,可以看到上万条大黄鱼在水下活动的场景。因为水下装有声呐、视频监控,海流监测以及传输设备,可多维传输数据,根据水温、水质和鱼群情况智能化投放饵料,实现“一屏在手、一目了然”的智慧管理模式。
“这里不仅是大黄鱼的‘跑马场’‘深水豪宅’,平台还配有海景客房、智能会议室、海上餐厅、亲水平台、露天水吧、智慧渔业体验中心、休闲垂钓区等,吃住游娱一条龙,这样的沉浸式海洋研学基地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闽投1号”运营负责人范永杰说。
目前,连江海域已投放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桁架类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年产优质鱼类近2000吨,打造“从原产地养殖到销售再到餐桌”一站式供应链。
在数据为王的时代,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近期,连江县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县域海洋数据资产评估,通过创新海洋数据应用产品,“沉睡”的数据被激活,并取得《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数据质量评价证书》《数据资产估值报告》等多项权威认证。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连江开拓了一条以数据为引领的蓝色经济转型之路,为地方海洋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树立了新标杆。
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还能怎样融合?将视线聚焦到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作为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这里计划建设国际远洋渔业母港、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智能冷链物流中心等功能区,谋划推出“智慧渔业云”,推进渔获交易“买全球卖全球”,将有效解决我省远洋渔获上岸难、装卸难等问题。
连江连海连世界,向海向洋向未来。向海图强,连江举措频出:建成“蓝碳宝”海洋渔业碳汇数据平台,渔业电子海图全国首发,海康海洋科创联合实验室落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昊科技入驻……海洋新质生产力在连江聚势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