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可俯瞰黄岐镇区全貌,远可眺望马祖列岛,360°的滨海风光尽收眼底。黄岐镇烟墩顶灯塔公园正是观赏日出与日落的绝佳打卡地,随手一拍就是电影感大片。
夕阳悄悄蘸取晚霞,给休渔期停靠在渔港里的数百艘渔船盖上橘子味的邮戳,在海角守望的浪漫灯塔,向落日挥手告别。
红白相间的黄岐航标灯塔,塔身高度18.36米,基座直径6米,矗立在烟墩顶山巅,静望云卷云舒,闲听潮起潮落。
暮色渐浓,月见花和小雏菊在灯塔下绽放,随着海风轻轻摇曳,为烟墩顶更添几分温柔絮语。
“我们站在观景台上不仅能望见蔚蓝的大海,还能看到对面的马祖列岛,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趟来得非常值得。”来自浙江的游客於女士告诉记者。
如果你想要远离城市喧嚣,不妨来黄岐烟墩顶,沉浸式感受旖旎风光,灯塔亮着,海浪唱着,世界变得很简单。
航标灯塔所处的烟墩顶区域,还有着许多人文遗迹和海防遗址。
据史料记载,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朝廷在黄岐澳东山顶设立“烟墩”即烽火台以防倭寇袭扰,从此“烟墩顶”成为山名并沿用至今。
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300多名倭寇劫掠黄岐,乡里130多位青壮年奋起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躲到烟墩顶山石洞中。倭寇发现后,用稻草谷壳在洞口点火熏烟,义士们在洞中牺牲。后人为纪念义士,将石洞命名为“仙人洞”。每年大年初一早晨,黄岐当地许多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伴攀登烟墩顶山,祈求驱邪免灾、岁岁安康,这种习俗流传至今。
解放后,烟墩顶又成为重要的海防战略据点之一,见证了两岸乡亲密切往来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