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 正文

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陈尚才

http://www.ljxww.com  2019-05-27 14:48:29    【字号

  福建闽发集团总裁林尚德是我省著名的企业家,连江马鼻人,1953年出生于偏僻的小山村(东川村)。父亲是农民。他从小聪明能干,吃苦耐劳,酷爱读书,可是当他念中学时却遇到文化大革命,众所周知的原因辍学了,返乡参加农业生产。他15岁当学徒,后来进入建筑工程队。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百废俱兴,他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期,出师后担任建筑工程队队长,连江三建副经理,曾出任广东省顺德通讯光缆厂负责人等。为了寻找更大的创业天地,他曾移居美国发展。1992年回国投资,成立闽发房地产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福州闽发集团任总裁,注册资本5188万美元。

  笔者与尚德先生是同乡,虽然见面机会不多,但对于他无私捐助家乡建设,尤其是创建连江尚德中学之事,颇为熟识,且深受感动!

  大凡到过马鼻的人都知道,离车站不过一箭之地,就是闻名遐迩的连江尚德中学。学校大门朝南,雄伟壮观。校园内一片葱茏,树木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地面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场地广阔,空气新鲜。楼群巍然,矗立蓝天。笔者曾有幸参观学校天文天象馆、游泳馆、体艺馆、生物馆、实验室、师生公寓等。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这所倚山临海的农村中学已成为马鼻镇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尚德中学是在怎样情况下创建成功呢?林尚德在建校中经历过怎样的困惑与艰辛呢?也许鲜为人知!事情必须回溯到1997年,当得知在马鼻创建高中的消息,好像一阵风似的传开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无不欢欣鼓舞,笑逐颜开,尤其是那些成绩优秀,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更是喜在心头。但在连江县城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对他捐助办学不理解,有的人对他在农村办高中更不理解。在“一个县办好一所中学,一个乡镇办好一所小学”的定势思维影响下,有的人甚至公开指责他在农村办高中是我县教育界一大败笔。为什么对他在农村建校有如此大的意见分歧?其根本原因是对尚德先生本人缺乏了解。当然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了解一个企业家也不容易。按理说企业家是很讲究经济效益的。尚德把一大笔钱捐助办学,他有经济效益吗?没有。有回报吗?也没有。那么他捐助办学图个啥呢?

  林尚德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聪明才智,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著名的企业家。他抓住机遇,勇敢拼搏,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当他事业成功之日,正是他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之时。他是旅美华人,身居异域,心系祖国。他又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有着血浓于水的深情。为了实现“让农村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优质教育”的夙愿,他排除一切干扰,在连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终于选择在家乡马鼻创办连江尚德中学。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从1997年动工到1998年8月校舍建成,他第一次捐资1800万元。常言道,有钱好办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在征地阶段,他就遇到许多麻烦。虽然马鼻镇政府干部早就出动说服动员群众支持征地,但就是有几家人赖在工地不走,使你无法施工,影响工程进度。林尚德心急如焚,但是光着急是没有用的,能急中生智。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深明此理。当时有人劝他说;“尚德兄,算了吧!何必花大钱还得受尽臭气呢?”他反而安慰别人说:“别急!慢慢来,问题总能得到解决的。”可恶的是有的人却跑到尚德父母那里漫骂,闹得他父母终日不得安宁。乡里人都知道尚德是个孝子,当他知道因自已连累父母受气,也许会放弃不干。果然,有一天父亲来找他。父亲说:“儿子呀,你把款捐出去让别人做,你自己不插手建校的事好不好?”尚德知道父亲话中有话,虽然父亲没有说出自己被人骂,但他早已听到。他很内疚地对父亲说;“是我连累你被人骂,如果你心里难受就骂我几句吧!我经受得住。”父亲连忙说:“不!不!儿子……”父亲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明明知道儿子是做好事,怎么能骂他呢?林尚德担心的是母亲患有心脏病,经不起别人轮番漫骂,于是就请来一位医生住在家里看护母亲,漫骂之人见此情况只好退去。林尚德毕竟是个干大事的人,善于权衡利弊,顾全大局,摆平关系。由于他对建校工作紧抓不放,工程终于能够如期完成及时交付使用。

  从前,笔者曾经听到关于“一把砍柴刀”的故事。那是林尚德小时候曾到打铁店赊购一把砍柴刀。当时买东西也不肯赊,唯独邱师傅赊给他。后来,他就随工程队进城去。十几年,一晃而过,有一天他突然来到打铁店,见邱师傅家庭困难,住房破烂不堪。他立即把邱师傅的旧房子改造翻新,并且在福州还赠给他一个店铺,花费多少钱他没有告诉别人。而邱师傅深受感动,逢人便说:“尚德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啊!”

  有道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饭千金酬漂母”的故事,淮阴侯韩信流芳千古;“一把砍柴刀”的故事,尚德知恩图报而名声鹊起。这两个故事多么相似呀!但尚德却认为单单帮助一个家庭还远远不够,应该让更多的家庭都能得到好处。他知道家乡子弟升学的困难,因此就选择创办高中。他曾经说过,我多么希望家乡每一座大院落里走出来的,至少有一名是尚德中学的学生。我想这就是尚德为什么要选择在家乡创办中学的最根本原因。

  学校从1997年开始破土动工建校舍、购设备、聘名师、奖教助学等,林尚德累计投入16000万元人民币。校园占地152亩,校舍4.5万平方米。后来又建造足球场,还建起400米塑胶跑道。

  随着事业的发展,林尚德捐助范围也相应扩大。他曾经通过福建省教育厅,从2009年起,连续六年,每年出资100万元,奖励农村优秀教师。他非常认真地说:“奖励农村优秀教师,就是要让长期在农村安心乐教的优秀教师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全心全意地把农村的孩子教育好。”他不仅捐助教育,还热心于家乡建设,如:马鼻东川自来水工程 ,马鼻庄鲤公路,连江尚德小学建校等。他不仅在连江、还跨县、跨省,如:抢险救灾,护贫救困,美丽乡村建设等均无私捐助。二十年来,林尚德总共捐赠贰亿捌仟肆佰柒拾贰万元人民币。

  他关心农村贫困学生,每年出资24万元开办宏志班,招收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宏志班学生数市教委指标30名,享受学费全免,伙食费全包,连车旅费也给予报销。

  2005年9月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8位贫困生来到马鼻镇,陈秀梅等五位同学被安排尚德中学念高一,2008年毕业全部考取大学。许勇玉等三位同学安排连江四中念初一,2008年9月三位同学顺利录取尚德中学念高一,2011年6月都考上大学,其中许勇玉录取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2015年毕业,现为四川某健身馆教练。林尚德全额资助哈尼族8位贫困生,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他关心老师生活,建造老师公寓,让全体教师住校,而且特别关心外地教师,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们来自全国26个省市,帮助他们把户籍迁来,并对其家属安置及子女就学给予照顾。每年假期组织教师外出旅游,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农村工作。

  尚德中学为马鼻镇以及附近几个乡镇的学生提供就近入学,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过去学生参加中考、高考、市考、省考等都要到县城去,还得家长陪伴,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墙兜村村民陈为强非常激动地说;“我们应该感谢林尚德先生把高中办在家门口。不然,我家绝对不可能培养两个大学生。”这样例子,不胜枚举。

  二十年来,尚德中学为高等学校输送学子九千多人。现在生源越来越广,连城关学生都慕名而来。学校曾多次获福州八县(市)一类校教学效益第一名。优秀生培养取得新突破,刘庆浩和林志禹俩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学校2008年跻身于省一级达标高中行列,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林尚德本人被省、市、县人民政府多次授予金匾和金质奖章。福建省人民政府两次发文给予立功德碑表彰。

  林尚德的大名早已在家乡马鼻方圆百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让他声名远扬的,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在于他创建的尚德中学越办越好。这所地地道道的农村高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提高,现在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并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林尚德先生爱国爱乡、尊师重教、无私奉献、造福桑梓的精神深入人心,全校师生员工一致学习尚德精神,在各自岗位上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近日,哈尼族2008级宏志生许勇玉在东方卫视《青春有搏击》栏目中,倾情表达对母校捐建者爱国华侨林尚德的感激之情。他满怀深情,无比激动地说,自己从小学毕业到大学毕业,十年间,食、住、穿等方面都得到一个特殊的恩人的资助,这个恩人就是林尚德先生,他还演唱哈尼族民歌,歌词朴实无华,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对尚德先生的赞美和祝福,祝他健康、长寿!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本文已近尾声,但我依然处于无比感动之中,忽然想起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借以赞许尚德先生,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