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职务消费“筐”公开监督需跟上

http://www.ljxww.com  2014-08-25 10:06:24   来源:东南网   【字号

  出门坐豪车、宴请上档次、休闲进会所、热衷高尔夫……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以职务消费为由,不落腰包行腐败之实。(8月21日《新华网》)

  长期以来,国企职务消费一直广受百姓诟病,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国企职务消费长期的“糊涂账”使然。虽然职务开销是客观需要,但不少企业负责人不是以合理支出为标准,而是在财力范围内设置能花的最大值,或者巧立名目多花、乱花。使职务消费成了“筐”,巧立名目公款私用都往里装,不仅使部门企业陷入亏损泥潭,更滋生了职务腐败。

  早在2007年3月份,国家为遏制官员滥用公款、铺张浪费,曾着手制定官员职务消费标准,各级官员可以使用的公款数额、公款用途,都有定性标准。然而这项公共政策未出笼,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比如,公众担心与公车改革一样,会增加三公支出,有人担心会助长“官本位”思想,还会让“职务消费落差”制度化和细则化等。因此,至今仍未出台。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推进,各地节约之风已然盛行,但对于三公消费的公开、公示,地方政府还存在着遮遮掩掩的现象,更别谈民众监督了。因为纵观现行的财政预算里似乎没有公开“三公”支出这一栏,财政预算科目还细不到每一项的支出,政府支出科目主要根据政府职能进行归纳分类,而非用途或项目分类。即便公开细化到“目”,也照样看不到。这意味着,公众所关注的“三公消费”,大都分散在名目繁多的职能项目中,很难将“三公消费”的准确数字搞清楚,更遑论官员职务消费了。

  所以,国企职务消费“筐”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儿。是长期不受制约的权力滋生的另类腐败。特别是“一支笔”现象依然盛行的高层管理,致使上行下效,法不责众,用多少就批多少,最终导致的就是职务消费腐败之风盛行。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许多落马官员正是从高额的职务消费开始,贪欲不断扩大,发展到收受他人贿赂,贪污挪用公款。最后毁了个人、毁了家庭,毁了企业,更毁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因此,要想规范好饱受民众诟病的职务消费“筐”,不仅要加强对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标准,严格执行报销制度和流程,还必须做好“三公”的公开、公示,接受全社会民众的监督,相关执法部门对于职务消费腐败必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惩不贷,对于重大案件及时公开、透明办案过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