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高高飘扬的党旗

http://www.ljxww.com  2013-02-01 19:58:01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坑园镇下屿村被人誉为罗源湾南岸的“最美渔村”。踏上这片温馨的土地,果然精神为之一振,一股环保绿色低碳的“渔村就地城镇化”的浓郁气息便扑面而来。

  吮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长2.5公里,宽18米的主街水泥路上,只见整齐划一,外墙装修新潮的七层高楼鳞次栉比,犹如城里的“联排别墅”,各地乡村随处可见的如同蜘蛛网般纵横交错密布在上空的电信、电力、闭路电视三线因转道地下而不复存在。举目远眺,5000多平方米的滨海公园绿意盎然,条条舢板在罗源湾的碧波上穿梭往来,映入眼帘的真是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丽画卷,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富裕、和谐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下屿村是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渔村。村苏维埃政府主席后被任命为中共连江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的郑敢,让黄岐半岛一带土豪劣绅闻名丧胆。1935年,在这里召开过连罗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下屿会议”,为革命保存了红色火种。新中国建立后,被省委命名为“革命老区基点村”。下屿干群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村党总支被授予“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今天,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这与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密切相关,也与一百多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相关。无论是促进经济稳健而快速发展,还是维护安定稳定的政治局面;无论是打造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还是抗击自然灾害,处处都活跃着大批共产党员的矫健身影。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市劳动模范、党总支书记郑德钗是一名党性强、作风正派、工作业绩出色,拥有担任此职务十六、七年丰富经验的优秀干部,他象一只展翅高翔的领头雁,将两委班子锻造成“团结、务实、廉洁、公正”,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坚强集体。他深深体会到,乡村要发展,经济是关键。怎样率领干群走上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是他苦思冥想反复琢磨的首要问题,他汇群智、聚群力,经过不断的探索、考察、研究,充分发挥广大干群的集体智慧,充分调动他们改天换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了“以海水养殖为主,育苗、海带加工、近内海渔业捕捞生产及海产品营销为辅”的经济发展格局。去年,也就是201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3亿元,村财收入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又登上了一级新的台阶。

  下屿村是座地少人多的海岛,0.2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仅能实现8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如何破解既解决好群众住房用地又确保工业用地这道难题呢?他倡导改造旧村,开发新区,大胆提出“村民联合建房”的新模式,使大几百户村民住上了面积达130平方米以上的新颖、舒适的单元式套房,成了连江县农村“统建”工作新亮点。可门港开发建设要征用下屿海域4000亩,需搬迁15000多个网箱,涉及村民400余户,面对生产、生活难以解决的客观现实,群众忧心忡忡,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想方设法为这些失海村民谋划生产出路,顺利地在和谐中完成了任务。在他的带领下,东奔西走,通过多方努力,相继争取到3800多万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海堤、码头、客运站、通村公路、高档文化宫、中学教学楼、海滨公园等等公益性的建筑设施遍布全村,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为构建乡风正、民风纯、事业兴的罗源湾南岸最亮丽的社会主义新渔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郑德钗的带领下,全村的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也都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而在下屿村流传着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行不行,看支部;干不干,看党员。可门港的建设征海,导致海带及网箱养殖面积锐减,给失海村民生产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面对征海时间紧,任务重,群众顾虑重重的难题,在党总支的统一部署下,郑德茜、郑仕理、郑仕钢等20多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不但以身作则,带头先搬先迁养殖物,而且组织80多户村民开发了新的海带养殖区300多亩,年创产值300万元,在解决可门港开发用海与村民生产用海之间矛盾的同时,也为下屿的安定稳定保了驾、护了航,党员郑德永带头发展养殖生产,传送养殖技术和经验,带领全村养殖户奔小康,村民们都深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由于地少人多,原来规划无序,民房密密麻麻地围着填海造出的坡道随意搭盖。为开辟通村公路,这些违章建筑成了拦路虎。村民不愿拆迁,相互观望,谁也不肯当“吃亏”的傻子。郑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召集全村党员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党员身先士卒,起模范带头作用。老党员郑德章第一个站了出来,坚定地表态:既然有难度,那就先从我家拆起!拆房那一天,50多名党员拿着锤子等工具,浩浩荡荡地来到郑德章的家,砸的砸,搬的搬,全村的人都赶来围观,村民们看到老党员带头开了先例,都心服口服,结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30余户违建拆迁任务。

  地处海岛,遭受台风袭击是家常便饭,经常给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了群众的利益,50多名青壮年党员组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善战”的突击队。台风来袭之前,村里广播一通知,队员们就迅速集中起来,承担起帮助村民加固渔排,转移群众,值班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等高险重任务,充分彰显出共产党员吃苦在前、迎难而上的高尚情操,深受村民的赞赏,这些事迹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扬,并在省市党报作了报道,这支突击队被媒体朋友亲切地喻为“抗台抢险兄弟连”。

  针对渔业生产资料随意堆放的杂、乱、差现象,许德兴、郑德昌等30多名党员积极成立了六个宣传工作组,走家串户倡导文明新风,引导村民将生产资料转移到村委会统一建造的简易仓库里,为保持村容整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党员郑美华不但是市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户的女主人,而且是帮扶乡亲致富的热心人。从2008年以来,她靠9000元的幸福工程帮扶资金和15000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扩大海带养殖规模走上脱贫致富路后,时刻想的是要帮助带动其他困难户共同致富。2009年,她在丈夫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海带养殖组。把原在她家务工养殖海带的颜赛芳、陈梅莲纳入组内,给她们每户2亩的股份,她们缺乏资金,郑美华毅然先把自己的积蓄垫上,然后向计生协会争取幸福工程帮扶款,使她们从原来年收入不足1万元,增加到2万多元,摆脱了经济窘迫的困境。2010年,郑美华将海带养殖扩大到20亩,又将困难计生户官赛金、郑惠贞吸收入海带养殖组。同时,扩大了养殖品种,使全组每户增加了3万元的收入。此外,还争分夺秒、尽心尽力协助计生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

  往昔的穷渔村,成了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精品村,是什么魅力促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简而言之,是那面在下屿上空猎猎作响的火红党旗!

  (刘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