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媒体看连江 >> 正文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https://www.ljxww.com  2025-04-28 23:09:47    【字号

今天,福州日报专版刊发《连江:向海图强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聚焦连江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这是数字的时代,“数字”二字,力重千钧。

2025年是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25年来,从汗水养殖到智慧海洋,从航海闯世界到用海谋发展,从数字化变革到建设数字海洋领先城市……连江借力数字化,全方位催生海洋新质生产力,书写了数字连江建设的精彩篇章。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聚焦海洋特色,连江加“数”前行。“我们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抢占AI+海洋‘智’高点,以数字激荡经济发展,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奇迹。”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表示,连江发展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动能在海洋,全县上下将以数字为帆、产业为舵、生态为桨,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中破浪前行,为“数字福建”建设贡献连江样本。

以“数”为媒海洋新质生产力聚势而强

现场直击:不仅在养鱼 更在培育海洋蛋白

在连江海域“蓝色粮仓”,一场关乎生态与舌尖的生命迁徙悄然上演——数以千万计的岱衢族大黄鱼,随着春风跃入定海湾的怀抱,以每秒1.8米的游速增肌健身,以期形成独特的蒜瓣纹肌理,为食客们带去最佳的舌尖体验。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在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上,渔民卢统锋穿着西装脚踩皮鞋,手机App上实时跳动着鱼群运动数据:“谷雨前后,鱼群日均游泳10公里,相当于人类完成一场半程马拉松。”这些金鳞密布的大黄鱼,在近海塑胶渔排度过幼年期后,便来到这座钢铁“深海豪宅”开启为期至少一年的野化集训:每日与湍急洋流搏击,以天然鱼虾为食,在16米深的海水中褪去“呆萌”体态,重塑修长身形。

“我们不仅在养鱼,更在培育海洋蛋白。”卢统锋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包括他在内的养殖户在岸上就能监测水温、盐度与鱼群动态;水下声呐探测则确保每尾鱼都能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这种“向科技要品质”的努力,不仅让消失数十年的野生风味重回餐桌,更是通过电商平台“游”向全国。

连江实践:产业数字化 拓展新场景以工业化思维构建“百台万吨”智能化生态养殖集群,实现深远海养殖“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截至目前,连江海域已累计投放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桁架类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数量居全国县级第一,总养殖水体近18万立方米,预计年产量近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智慧生态牧场。

有志者事竟成。以近海5G为原型的连江数字蓝海新基建项目入围世界智慧城市中国区经济大奖和“全球智慧城市合作与发展大会”年度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以“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为原型的“深蓝智链 基于AI和数据驱动的连江深远海养殖之路”案例入围世界智慧城市中国区产业和经济大奖和2024年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

连江经验:

深远海养殖平台的数字魅力,只是数字连江的发展一瞥。海洋是连江的绝对优势,纵观这片蔚蓝土地,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相互交融,已然成为连江抢占产业新赛道、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连江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应用,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改造为传统产业增添活力,逐步构建海洋数字经济全产业链,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同时,通过数字赋能,连江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提速、农业数字化提质、服务业数字化提效。

数据显示,连江县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297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294亿元,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前列。

驭“数”启航 塑造海洋经济竞争新优势

现场直击:空天地海一体 海鲜快递“上天”

人在家中坐,快递从天上来——这个由无数厂家定义和渲染的未来场景,逐步成为现实。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闽数1号”大型无人机停在“闽投1号”甲板上。

“无人机已解锁,人员已远离,可以起飞……”在距离连江筱埕镇定海湾码头5海里的深远海养殖平台“闽投1号”上,只见“闽数1号”大型无人机自甲板上腾空而起,载着类野生大黄鱼从连江深海飞往福州市区,跨越近80公里的物流航线,在50分钟内稳稳降落至香格里拉中心平台停机坪。

无人机配送多快?“闽投1号”平台运营负责人许航算了一笔账,市民到“闽投1号”平台购买海鲜,自驾加乘船至少需要2个小时;若是通过京东等电商平台下单,从下单到货物送到家,最快也要5个小时以上;使用无人机配送,最多仅需90分钟就能送到市民手中。值得一提的是,“闽投1号”采取一物一码溯源系统,这意味着,消费者能够轻松查询到海鲜产品的产地、质量、品质认证等信息。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数字连江管理中心“智慧大脑”——指挥应急调度中心

连江实践:数字产业化 释放新动能

“闽投1号”是全国首创深海养殖装备租赁试点项目、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去年8月,福建省大数据集团联合闽投深海、中航金城在“闽投1号”上启动我省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养殖基地与销售终端之间构建起一条空中快速通道。

连江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引入“低空飞行+蓝色粮仓”的物流模式,让大数据赋能海鲜产销全流程,大幅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确保了渔获的新鲜度与安全性。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连江联合福渔数科打造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智能监测与预警》入选2024年全省“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海水养殖保险产品研制与应用》入围第三届全国智慧海洋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10强;《创新海洋渔业综合服务云平台,强政富企惠农》在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应用场景创新赛进入复赛。

连江经验:

数字经济是新赛道,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连江搭乘“数字”快车,数字贸易正逐渐成为载着产品和服务出海的“快船”,在分秒间驶向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

连江粗芦岛福马产业合作园先行先试区,这里加快打造海洋生物、海工装备、数智渔业三个科创高地,谋划建设渔业大脑,以产业为龙头,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用数字产业带来资金流、技术流,完善数字海洋产业链,推进渔获交易“买全球卖全球”。

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全民电商,建立“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和质量认证体系,先后引进落地达华、必创等40家优质电商企业,海峡两岸青年数字内容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打造两岸融合直播基地,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乘“数”而上 渔业资源变碳汇资产

现场直击:好空气卖好价钱好生态能变现

对食客来说,海鲜是美味;对连江渔民而言,海鲜是绿色资源、碳汇资产。靠海吃海,从事渔业生产数十载,福建亿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碧香很会算美味海产的绿色账。

连江:向海图强 建设数字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全国首张蓝色碳票在福州颁发。

“营养丝滑的海带,1平方米年固碳量约0.2千克。”前不久,她的企业完成了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3名非法捕捞水产品行为人向亿达下属绿巨人公司购买创新型海洋碳汇产品326.4吨,共计32640元,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

“相较于过去对藻类生物本体固碳能力的开发,这些沉积物的固碳周期更长,甚至可以封存数千年之久,核算方法更符合国际海洋碳汇研究的前沿理论,也严格遵循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的管理与交易标准。”国际海洋碳汇领域知名专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祁第介绍,3年前,由他领衔的集美大学科研团队在连江县海渔局的牵线搭桥下,依托国际海洋负排放大科学计划(ONCE)专业指导,与绿巨人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全新的海洋碳汇产品,率先编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大型藻类养殖》过审备案、建设连江县域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对碳汇进行了精准测算。

蓝色碳票是海洋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相当于一张认可养殖海域“蓝碳”作为资产进行交易的身份证。“好空气卖出好价钱,好生态确实能变现,一张张碳票换回一张张钞票,我们已经累计获得百万元收入!”邱碧香拿着一小叠淡蓝色的纸质票据笑容灿烂。

连江实践:全域数字化 打造新模式

连江有着丰富的海洋碳汇资源,尤其是大型藻类等固碳条件得天独厚。在连江,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相互交叉、紧密耦合——

连江海投公司开创性完成了全国首例县域全流程数据资产运营,数据总量达1.63亿条,基于养殖监测、渔船应急、渔港调度等数据产品,评估价值达到1306.23万元,还得到银行1000万元授信。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连江县开拓了一条以数据为引领的蓝色经济转型之路,为地方海洋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树立了新标杆。

通过探索创新,连江在海洋碳汇的价值转化上不断实现“零的突破”:依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全国首宗15000吨海水养殖渔业碳汇交易;连江县人民法院审结全国首例适用认购海洋碳汇进行替代性修复的刑事案件;全国首场县级由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的“零碳”会议召开;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不同种类的贝藻类海水养殖碳汇核算和交易试点;建成“蓝碳宝”海洋渔业碳汇数据平台,渔业电子海图全国首发……

连江经验: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如何擦出火花?连江持续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大力开发海洋渔业碳汇,每一片海带、每一个鲍鱼、每一只牡蛎都成了“碳汇车间”,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图强,向海而兴。锚定“海洋经济+数字经济”融合,连江通过布局数字海渔、数字资产、数字人才、数字金服、数据资产运营等五大重点应用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以产业链筑牢根基、创新链突破瓶颈、生态链守住底线、数据链赋能增效、资金链注入活水、服务链保驾护航,形成“六链融合”的海洋经济新范式,促进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耕海牧渔”到“智链蓝海”,当AI算法与海洋脉搏同频,连江蓝色粮仓终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深蓝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