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
“闽人智慧”是八闽大地在历史长期演进、人们辛勤奉献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形成的闪光思想、革命贡献、先进发明、精湛技艺、非凡创造。它既纵贯着八闽大地演绎的历史沧桑,又融入了当代福建浓郁的人间烟火,是多元、深厚、交融的福建特色文化形态具体生动的呈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我省自2022年初起创新实施“闽人智慧”主题传播计划,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2月16日,福建省委机关刊《海峡通讯》再次围绕“闽人智慧”主题传播计划,约请专家撰文,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未来施策层面,总结提炼“闽人智慧”传播的轨迹和特征,全景展现福建新形象中的“闽人智慧”,坚定八闽儿女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海峡通讯》2024年第24期 | 12月下 “聚焦”
福建新形象中的“闽人智慧”
在“闽人智慧”里读懂福建/刘辉
漫谈“闽人智慧”的文化根基 /陈晓明
关于“闽人智慧”话题的三点感想 /葛兆光
“闽人智慧” 为福建塑像/范荣生
“闽人智慧”日用而不觉 /李艳
久久为功 推动“闽人智慧”走深走远 /廖燕源 魏喆铭
漫谈“闽人智慧”的文化根基
文|陈晓明
新时代的福建,在现代制造和创新科技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图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它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说起“闽人智慧”这个话题,多半也体现出闽人文化的特点。比如,人们很少会说粤人智慧、徽人智慧或浙人智慧……除去“闽人智慧”,其他以地方区域为表征的关于“智慧”之类的话题几乎都难成形。可以说这是我们福建极为成功的文化宣传工作。再低调一点地说,这是闽人“自说自话”。
其实“自说自话”是一个相当严格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并非真的就是“自己”说说而已。它有一个合法性的限度,一方面,自己要有勇气有底气有本钱说下去;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会允许你说下去。否则,社会舆论不会容忍,说不定会出现孔子所说的“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的情形。但“闽人智慧”这个话题福建人在说,其他地方的人出于友善也会说。这种允许和鼓励的语境,使得这一话题说得风生水起,起码是我们闽人自己都相信了。这本身或许就体现了“闽人智慧”。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
八闽大地,习俗分殊,口音各异,同为闽人也千差万别。但是闽人终能九九归一,和而不同
福建有句俗话,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闽地方言众多,地貌差异很大。另有说法:八闽大地,背山而居,向海而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实际上,闽地山区水系也发达,海边也有奇峰拔地而起。但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地理环境差异颇大,这也是事实。若论地理环境造就文化性格,那么闽人性格差异会很大。实际上,闽人总体上的性格特征很鲜明,走出闽界,其他省份的人就说“福建人”,没有人会觉得闽南人与闽北人有什么区别,福州人和厦门人还有什么不同,觉得你们骨子里就是福建人,敢情福建人有一种骨子里就是福建人的品性。
如何理解福建人的文化性格,确实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闽人智慧”当然不是天生的“智商”之类,它说的还是一种文化性格。八闽大地,习俗分殊,口音各异,同为闽人也千差万别。但是闽人终能九九归一,和而不同,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或许是闽人最为独特的本性,由此才有“闽人智慧”的法理根基。
以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属于闽北人,家住闽北小县城,以省份为中心的话,属于最偏僻的县城。但在非常时期,我10岁那年,也就是1969年元月,县城住不了,父母被下放到这个县最偏僻的公社的最偏僻的大队的最偏僻的生产队。彼时名为顺坑生产队,至今还没有通车的道路,现在是少数荒芜了的自然村。在这个村庄住了几年后,家里搬到另一个离大队部近一点的自然村,这个村庄如今也荒芜了。近年我多次动了念头,想探访少时住过的村庄,走到山脚下,还是放弃了。想起少年时十二三岁,跟着父亲挑着几十斤米,翻山越岭,那时竟然不觉得辛劳。幸运的是,顺坑的村民待我们家非常好,真正是待我们如亲人,此说绝非虚言。我要说的并非回忆往事,而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这个村庄的人说闽南语。这是闽北的高山深处,竟然好几个村庄都说闽南语。他们有多少个世代居住在这里不得而知,但还说着非常地道的闽南语。也就是说,我一个闽北人,是在闽南语或闽南人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彼时有多位闽南和莆田的高中毕业生作为志愿者到闽北山区任小学教师。我的小学教师就是莆田人。我小学三年级时从城里来到深山,遇到这位莆田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他的名字叫程国钦)。他极为慷慨地把他知道的知识尽可能传授给我。少时,我感受了闽南人以及莆田人的那种团结互助,为同乡倾囊相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