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乡镇风采 >> 正文

小沧畲族乡

https://www.ljxww.com  2024-01-09 11:54:45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1、地理位置

  连江县小沧畲族乡地处北纬26°22′14″、东经119°20′56″,位于连江县西北部山仔水库畔。东临本县蓼沿乡,南连本县潘渡镇,西邻晋安区日溪乡,北接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是连江、罗源、晋安三县区交界的边远山区。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距福州市中心45公里,距连江县城52公里。

  2、政区沿革

  在清代及其以前,属连江县太平乡安仁里和名闻乡安定里。民国初,属溪港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保甲制度后,设小沧乡,划为第四区,后改潘渡区。1958年合并于潘渡乡,成立潘渡公社。1960年与潘渡分开,成立小沧人民公社。1984年6月,建立小沧畲族乡,全乡辖小沧、七里、东风、利洋、樟后等5个行政村。

  3、人口面积

  2021年,辖区内总人口1215户、4373人。其中以畲族为主,共有畲民732户2579人,占总人口的59%,畲族主要聚居七里、利洋、东风3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0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242亩,人均0.52亩,林地面积7.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8.3%,素有连江绿色宝库”美誉,2021年获得“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福建省森林村庄”“福州市文明乡镇”“福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4、经济发展

  2022年,财政总收入118.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6.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66万元;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大个体零售额完成20714.4万元。

  5、社会事业

  交通运输,境内有公路县道1条、乡道6条、村道7条,总里程为60.289公里。辖区内5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路。文化艺术,有村级农家书屋5处,图书室1个,网络信息室1个,藏书3000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畲族山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畲族服饰、畲族婚礼、三月三乌饭节。教育事业,1998年创办小沧民族春蕾学校。1999年调整教育布局,实行集中办学,相继多渠道集资100多万元建设寄宿生宿舍楼、多功能馆等配套设施。近年来,由于生源减少、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小沧民族春蕾学校于2012年9月停止招生。时隔三年半,2016年3月1日重新开始招生,目前拥有幼儿园教师2名,大班、中班学生共11名。

  6、风俗民情

  一是畲族特色建筑。对乡政府所在地两个村229户住房实施立面改造,形成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构建全长220米,高2米的畲族文化长廊;建立占地200平方米的畲族民俗馆,展示从民间收集到包括服饰、祖图、生产生活用具、瓷器精品等畲族民俗文物200多件。二是七里畲寨探花府,建于同治八年(1869年),距今有153年历史,是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民族节庆。“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 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祠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四是民族服饰。畲族服饰反映在妇女的穿着打扮上主要的装束就是“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五是畲乡土特产。畲乡资源丰富,有竹子制作的篓、盒、毛笔筒和竹根雕等工艺品,竹笋制作成的笋干,有畲乡茶籽油、畲乡“探花红”青红酒,还有闻名国内外的畲乡“乌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