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经验交流 >> 正文

青岛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

http://www.ljxww.com  2013-07-31 17:26:27    【字号

领导干部做表率 导师带学育人才

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

 

近年来,市政府办公厅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模式,推动学习成果向工作成果转化,探索出了一条领导干部做表率、导师带学育人才的创建路子,有效提升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水平,为更好地履行“三服务”职责提供了强力支撑。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用优良学风引领学习

市委作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部署后,市政府办公厅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内化为领导班子的强烈责任和自觉行动,用领导干部的优良学风引领创建工作。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都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排学习、调研和宣讲专题,做到“研讨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中心组成员在精读市委宣传部推荐书目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选读了相关业务知识。每逢中央和省市出台重大决策,中心组成员总是首先搞好专题学习,再牵头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形成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近年来,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问题,撰写了70余篇调研报告,其中38篇进入市政府决策。中心组成员在提高自身学习力的同时,还为机关和基层作了十余场形势政策报告,把学习和研究的理论思考、心得体会向党员干部进行宣讲。在领导干部优良学风的引领示范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蔚然成风,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注入了持久动力。

二、用特色平台推进学习

市政府办公厅是一个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团队,35岁以下工作人员是队伍的主体,这些青年干部知识层次高、可塑性强,但技能和经验相对不足,履行好“三服务”的光荣使命需要他们迅速进入较色、成为行家里手。针对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要求,打造了“导师带学”这个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特色平台,推动学习课堂与工作现场的无缝衔接。一是“传帮带”相结合。择优选聘了50名处级以上干部担任73名年轻工作人员的学习导师,带学双方签订协议、教学相长。创建“处长论坛”,把导师的看家本领传授给年轻干部,处室部门负责人每人一讲,先后举办“学业务、练本领、提效能”系列讲座30期。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导师帮助制定学习计划并负责督导落实,经常性地开展工作点评和谈心交流,帮助青年干部练就过硬的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二是“知学行”相统一。组织开展在线学习和“精读一本书、提升执行力”活动,青年干部参加公务员核心能力在线培训达到人均75学时,撰写读书体会263篇。组织开展“一处一研”和评选优秀工作成果,在导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了190篇调研报告、58项优秀工作成果,其中67篇调研报告进入市政府决策,创建“三民”活动品牌、创新公众参与政府工作新模式获得全市机关优秀工作成果一等奖。三是“比考评”相配套。完善述职必述学、考核必考学、评优必评学的激励机制,着力强化办文办会办事等岗位技能的学习提升,组织评选了综合文字能手二十强,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成长为各处室的工作骨干。今年以来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表彰46项、先进个人表彰75人次,6个处室被命名为省、市青年文明号。

三、用工作成果检验学习

坚持把学习成果向工作成果转化,以学习力提升执行力和创造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突出抓好民生建设。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工作着力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倾斜。对市办实事进行公开挂牌督办,逐件实事抓协调抓进度,近年来督办的50件市办实事全部落实到位,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地沟油、非法添加剂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国务院食安办推广了我市做法。着眼于事前防范、风险控制和及时处置,强化了应急预案、应急值守、预警预测、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指挥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建设,成功处置较大以上突发事件60余起,连续三年获得省应急管理目标考核第一名。

(二)自觉规范权力运行。在做好一般性信息公开的同时,向公共权力大、公益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拓展,突出了财政预决算、行政事业性收费、土地使用、工程招投标、处罚结果、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公开,青岛政务网获得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第二名。加快推进审批职能集中配置、审批事项联合办理,审批效率平均提速70%以上,无前置企业设立联合办理时间缩短至1.39个工作日,建设项目联合办理时间缩短至85个工作日。规范了政府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针对全市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和社情民意,主动设定主题约请部门发布,平均每周举办一场政府新闻的权威发布。

(三)深入推进政民互动。建立了市政府部门“网络在线问政”常态化机制,并定期组织集中访谈活动,有效拓展了市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监督政府工作的渠道,“网络在线问政”活动入选了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精品栏目。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针对市民反映政务服务热线有时接通难的问题,进行了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改造和扩容升级,受话能力提高了5倍,日均受理市民来电2000余件,今年以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16万余件。今年政府系统承办的1685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期办复,对多年来重复提出的29件建议提案实施了领导包案、挂牌督办,其中26件得到落实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结合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率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建立基层联系点21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4项。

虽然市政府办公厅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特别是与市委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进一步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青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建设学习型港口 强力推进科学发展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受领导信任,现将青岛港大力建设学习型港口的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青岛港是具有119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世界第七大港。作为国有企业,要担当好历史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抓好员工的学习教育。多年来,我们持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和“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的“五学”活动,打造了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有真才实学、能干事创业的员工队伍,凝聚了合力,推进了发展。

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发展合力

我们坚持一元化指导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港意志,大力弘扬“青岛港精神”(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牢记“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信改革开放不动摇、坚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不动摇。

每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每月开展“211带薪学习(每月2小时学政治、1小时学安全、1小时学业务),创新思想教育形式,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在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中,近百位不同层次的先模代表登台宣讲,唱响“五好”主旋律。300名老革命、老模范、老码头组成的“三老”报告团深入各单位,面对面讲历史、讲传统。集团三级班子、两级机关上千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到装卸一线跟班劳动调研,与一线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创佳绩、夺高产。全港上下自觉形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愿景,凝聚起了国企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立足岗位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做到学习与实践、思想与技能相统一,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实现了员工的全面发展。

一是加强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打好学习培训持久战。投资4亿多元建设港湾学院与员工培训中心,年年自己动手编写各类专业教材,组织全员学、岗位学、脱产学。今年连续六期一月一次千人大培训,6715名两级机关、队长、工人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72个专业、7-10天的集中脱产培训,7046名技术工人参加了每人56个课时的岗位脱产培训,全员培训率达到100%

二是打造平台。我们结合港口实际,大力加强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农民工“三支队伍”建设,构建起多元化职业成才通道。对知识分子建立了符合港口实际的港内职称评聘体系和评价标准,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对技术工人建立了考工晋级、职务聘任等晋升机制,年年开展导师带徒、操作技术大比武,近年来在全国省市大比武中荣获20多项状元,12人被评为省、市首席技师和突出贡献技师,近千人获得第二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对农民工不仅待遇上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而且在成才通道上也是一视同仁,同样晋升技术等级,并开创全国先河,在农民工装卸工人中选拨193人评聘职称,享受相应的职称补贴。

三是脱胎换骨。通过常年坚持学习,广大职工素质普遍提高,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装卸工出身的许振超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人大常委;知识分子郭志渝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技术工人徐青荣、唐卫成为“全国技术能手”,邵泽山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农民工皮进军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全国青联委员;农民工徐万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走上集团合资公司党委书记的重要岗位。广大职工在青岛港体面劳动、脱胎换骨、改变命运,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学习推进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我们坚持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大力实施科教强港、科技强港、人才强港战略,把学习培训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源动力,实现由世界大港向世界强港转变。

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向学习、向练兵要能力、要效率,先后涌现出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儿。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刷新世界纪录,两个集装箱泊位吞吐量相当于世界效率第二名的日本神户港三个集装箱泊位的吞吐量;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4次刷新世界纪录,一个20万吨矿石码头相当于其他港口两个甚至三个矿石码头的作业量。我们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了四个青岛港的吞吐量。广大职工实施“零距离创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十一五”以来,共完成科技创新和工属具革新成果1500余项,获得专利权131项和各类成果奖30多项,对外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完成软件开发成果5800项,有力地推动了青岛港从第三代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迈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持续不断的重视学习、强化学习使青岛港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多年蝉联中国企业效益200佳,荣膺中国企业500强,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创争活动示范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当前,全港上下正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李群书记关于建设文化青岛、打造文化强市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周密部署2012年全员大培训工作。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推进我市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做出更大贡献!

 

创新学习模式 助推财政事业发展

青岛市财政局机关党委

 

为适应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新形势新任务,市财政局党委始终把青年干部作为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搭建“财政青年学堂”这一平台,采取“青年主讲、课题招标、分组研讨、实践运用”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了财政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一、创建“财政青年学堂”的背景考虑

我局4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有100多人,占全局干部的40%以上,绝大部分都是处室的业务骨干,如何充分调动这个充满朝气群体的积极性、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以及当前的财政工作中发挥作用,是财政局党委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探索搭建“财政青年学堂”这个平台,让青年干部经常团队式学习交流,在全局营造一种学习业务、研究业务、提升业务的良好氛围,为推进财政事业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培养人才。“财政青年学堂”主要发挥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解决青年干部视野狭窄、思维不系统问题。由于青年干部分散在各处室、单位,平时的工作方式都是垂直指令性工作模式,只对自己分管的领域工作负责,比如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可能对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了解不多,而社会保障问题往往是支持企业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把青年干部集中起来,发挥集体智慧,整体视野就会豁然开朗。

(二)促进青年干部成长锻炼、增强岗位可塑性。“财政青年学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处室、单位的界限,作为全局青年干部的一个锻炼平台,直接把青年干部推到了前台进行集中学习交流,通过互通有无、集中研讨,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青年干部综合业务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岗位可塑性,便于交流使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发现青年人才的作用。

(三)激发青年干部工作干劲、养成学习钻研习惯。由于财政工作任务繁重,日常管理工作量较大,不少干部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讨论和研究工作,习惯于指令性工作模式,容易造成推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单一性,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工作质量自然会打折扣。通过这种集中学习和研讨方式,使得广大青年干部从一开始工作就养成勤于学习和集体研究的好习惯,并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到具体工作中去,必然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二、“财政青年学堂”的主要做法

“财政青年学堂”自2008年创办以来,从选题、内容、形式、参与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一)学习选题采用招标制。每年年初下发课题招标通知,让青年干部填报和推荐年度学习课题,经“财政青年学堂”编委会汇总意见后,集体讨论研究确定当年度学习的内容。课题确定后,青年干部参加投标才能成为主讲参与人。如果竞标人数较多,可以分别组成课题组共同参与年度课题的研究准备。一般情况下,每年开展4次左右学习活动。

(二)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有主讲质询式学习,即一人主讲,多人提问或阐述观点的形式;有分组研讨式学习,即各个课题小组围绕研究方向形成各自的学习成果;有模拟式学习,如举办模拟法庭,让主讲人变为法官和原被告,把枯燥的法律培训转变为生动的法庭庭审;有辩论竞赛式,如开展辩论赛,让参加人以辩手的角色成为主讲,深入探讨辩论财政改革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高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内容贴近实践、突出前沿。“财政青年学堂”每一期的学习内容都必须经过试讲,内容贴近财政中心工作,而且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比如,“政府采购—我们在路上”这一期,总结了全国政府采购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当前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再如今年11月份举办的辩论赛,围绕“当前财政收入有无高速增长的必要”及“预算执行进度是否应追求越快越好”这两个辩题,正反双方从不同层面、不同需求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为下一步制定财政政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四)学习参与实行激励约束。为确保青年干部都能够积极参加学习,我局把承办和参与“财政青年学堂”纳入全局目标考核体系,鼓励各处室和单位大力支持青年干部参加学习,对承办学堂学习的处室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应参加学习而未参加的,按每人次扣除所在处室分数。参与情况由组织人事处、团委定期在内网公布通报。

(五)学习推进做到“上下”协力。局党委领导班子对“财政青年学堂”学习高度重视,班子成员积极带头参加学习活动,以普通干部身份参与讨论学习,提出见解建议,并通过“财政青年学堂”对各项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寄语青年干部,极大地激励了青年干部乃至全体财政干部的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六)学习成果注重总结拓展。“财政青年学堂”除了集中学习、研讨外,还组织专门人员把当期学习的精要及成果汇总保留下来,并搜集全国财政系统最新工作动态,比较研究,形成文字材料,在全局范围内传阅学习。同时,还参与全局一些重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工作,如专项资金的整合、绩效评价、政府购买服务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并逐步把青年学堂学习方式延展到财政各项工作中去。

三、“财政青年学堂”取得的成效

“财政青年学堂”运行3年来,组织学习活动10次,参加学习800多人次,编印《财政青年学堂》刊物11期,刊发青年干部研究性文章70余篇,主动参加学习的人员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力也逐步扩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升了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参与,主讲人、课题组成员在自信心、演讲口才、学习研究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每一期学堂的主讲参与人必须充分掌握该专题的内容要点,能够经受其他学员的质询和提问,要成为该课题的专家。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大家平日在各自处室遇到的难题,可以拿到学堂一起讨论,这也成为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智慧碰撞的重要途径,成为激发活力、促进成长的重要推手。

(二)进一步丰富了财政干部教育管理体系。我局注意把握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分类管理,尤其突出把青年干部的学习成长抓紧抓牢,使教育管理效果更加突出。目前“财政青年学堂”与专家论坛、每月一讲同时成为财政干部日常学习的主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干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全局干部学习教育系统更加丰富和完善。

(三)较好地促进了财政中心工作。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素质、学以致用,我局打造“财政青年学堂”这一学习平台,旨在激励青年干部动脑思考、不懈钻研,加强自身能力并最终付诸实践。参与学习的青年干部围绕财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国际国内的理论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途径,并将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应用于日常工作之中,对提高财政整体工作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打造“蒲公英移动学堂”学习品牌

积极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党工委

 

近年来,镇江路街道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品牌引领、创新载体、务求实效”的工作目标,打造了“蒲公英移动学堂”学习品牌,有力的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校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街道各项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一、立足实际,因势利导,铸造品牌解难题

镇江路街道党工委下设6个社区党委(总支),93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2057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街道基层党员队伍出现构成多样化、思想多元化、从业结构差异化等情况,由于党员年龄跨度大,职业成分复杂,部分党员因忙于生计或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基层党组织统一组织开展的各类学习活动。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以往基层党组织传统的教育手段难以满足现实条件下广大党员的学习需求,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学习载体,拓展学习途径,调动不同党员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此,镇江路街道创建了“蒲公英移动学堂”学习品牌以及其下的“蒲公英讲坛”、“蒲公英报”、“移动学堂读书包”、“蒲公英电子党校”、“导师制”等多个学习子品牌,明确了“加强党建,铸造品牌;立足基层,服务党员;送学上门,送书到户;丰富载体,增强实效;因人施教,全面覆盖;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的品牌宗旨,达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打造“蒲公英移动学堂”的经验做法在市《宣传信息专报》上进行刊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等主要媒体也对此进行专题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新载体,全面覆盖,分类管理求实效

一是开设“蒲公英电子党校”,加强网络学习服务平台建设。针对年轻党员流动性较强,不能按时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这一实际,街道党工委为年轻党员量身定做了“蒲公英电子党校”,利用互联网络和移动飞信,建立专题党建学习邮箱、网络学习博客和移动飞信学习平台,定期向年轻党员群发邮件和短信,让党组织的最新动态第一时间被每位党员所了解。积极探索“网上党支部生活”,建立“蒲公英e家”QQ群,除日常学习外,先后组织了“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多次专题学习,真正实现了年轻党员信息互动、交流互通、知识共享。二是设立“蒲公英讲坛”,为党员干部增智提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教阵地作用,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中科院院士郑守仪、原北航老首长姜凯、周恩来亲属周保章等20余名社会知名人士为讲师,开展党建理论、人文科学、业务培训、民生创业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同时,采用“沉下去”的方式,在街道、社区及企业中设立了基层讲坛,开展巡回宣讲和自主选学活动,开拓了党员干部的视野,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三是创办“蒲公英报”,强化理论宣传阵地建设。《蒲公英报》从创办至今已编发12期,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设立“党员风采”、“蒲公英党员故事”、“科室动态”等多个版块,紧扣街道民生服务、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各项工作,成为基层党员了解街道社区工作的有效载体。同时,《蒲公英报》设置了纸质版、电子版和宣传栏版三个版本,有效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增强了基层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了弘扬正气新风的良好风尚。四是发放“移动学堂读书包”,实现党员教育广覆盖。针对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等特殊群体,街道党工委为他们制作发放了“移动学堂读书包”,采取自学和支部书记授课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组织党员进行学习。街道在读书包中放入“蒲公英报”、党建报刊杂志、学习光盘以及读书日志、笔、本等学习物品,送学上门。党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后,街道、社区党员干部上门服务,更新学习资料,真正将学习活动落到实处。五是实施“导师培养制”,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针对新就业党员基层经验不足、实践能力需加强的实际,实施“导师培养制”,由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导师,与27名新就业党员签订培养协议进行“一对一”帮扶。导师们对结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培养,学生按照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完成“三个一”学习任务,即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论文,解决一个实际难题,有效提高了新就业人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三、量化考核,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促落实

镇江路街道对学习效果实施量化考核,设立“学习成果转化指标”,从工作创新、学习成效、整体发展、社会认同、工作职责等方面制定了21项学习效果考评指标,街道考核小组每年对各科室、各社区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和全面考核评价。此外,开展“科长亮点创新项目”承诺践诺活动,由党工委书记和各科科长签订承诺书,街道党工委将承诺的践行情况与年终考核和评优奖励挂钩,以此来充分调动科长和科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截至目前,街道已完成20项科长创新亮点项目,有效推进了街道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街道有效的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惠民利民的举措。一是社情民意沟通便捷。利用“蒲公英e家”QQ群,开辟社情民意绿色通道,开展“我为街道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共收集上报各类社情民意180余篇,被市委采用38篇,被省委采用4篇,被中央办公厅采用1篇。二是民生工作亮点频出。街道以改善民生为抓手,建成“东仲五型六圈小区”,成功探索出老旧小区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再挖掘、再整合,嬗变为民生安居小区的综合改造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街道今年又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五园六型”封闭小区——海泊苑,优化小区软硬件环境,使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受益群众达1013户。打造海泊苑小区的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体育频道、大众日报、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三是破解难题实现突破。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供水、供暖等热点难点问题,街道党员干部充分运用学习所获,多方协调跨区域引来热源,解决了多年困扰三个社区1800余户居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去年上半年,建成了东仲社区换热站,解决了2800余户居民的取暖问题;到今年年底,街道还将再完成5000余户居民供热,实现管区符合条件居民区供热全覆盖。在今后的工作中,镇江路街道将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赋予“蒲公英移动学堂”学习品牌新的内涵,用新的理念引领学习,用新的载体开展活动,扎扎实实地将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

青岛五十八中学党总支

 

近年来,我们青岛五十八中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总支的重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正确引导、搭建平台、提供保障等措施,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多项省以上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干部成长为本,树立“学习型”成长导向

一是确立“学习型”成长的干部选拔思路。学校党总支着眼干部教师的成长,成立了以校长、总支书记挂帅,分管副书记负责的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的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发展教师党员、选拔中层干部、推荐提拔校级干部,都把干部教师是否勤奋学习、是不是“学习型”干部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近五年来,发展7名教师党员、选拔8名中层干部、推荐提拔13名校级干部,全部来自教学一线。其中,有20人分别是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十佳班主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教育局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二是计划、总结要有“学习型”成长的内容和措施。每年、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有青年干部培养选拔的内容和措施;总结工作时,都要专题研究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成长情况,及时给培养对象指出努力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成长目标。

三是积极营造“学习型”成长的浓厚氛围。我们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干部集体学习,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每年寒暑假举行中层干部培训班,强化政策法规和教育管理知识的学习;健全了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对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和培训后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每周四总结部署工作,要求每个级部、处室必须要有一项创新工作内容;要求每周一1名中层以上干部国旗下演讲,能脱稿的一律脱稿。通过这种“学习型”氛围的有效营造,使得更多的年轻干部迅速成长,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能创一流业绩的中层以上干部队伍,正在我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作用。

二、以教师发展为本,搭建“学习型”成长平台

一是鼓励党员、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为党员教师发放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每位教师订阅了《给教师的建议》、《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教师最伟大的智慧》等书籍,给中层以上干部和年度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分别订阅了《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等报刊。通过在全校开展“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为人为学为师”等主题教育活动,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是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教育案例与教学反思。每学期把教师的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先后出版了《展师德风范,铸育人丰碑》、《探访心灵的旅程》等论文集。今年暑假组织高三教师、基础年级教师分别赴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行高端研修,将研修心得编辑成《聆听木铎金声 金陵玉振》一书。最近,我们还结集出版了《小细节 大教育——青岛五十八中育人故事》一书。一本本学校教师学习、育人的心得体会,帮助大家在总结反思中得以提高、迅速成长,也为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干部教师积累了财富、提供了经验。

三是创造干部教师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从2006年开始,学校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我们制定了具体方案与细则,领导带头,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学校因此被评为“青岛市首届中小学读书书香校园”。我们在学校教学楼开设了“三味咖啡屋”。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日集备”、“先行课”、“学案导学”等方式,帮助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相互学习中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提高成长,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三年来,有28人次被评为省、市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他们已成为学校各学科领域专家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

三、以制度建设为本,提供“学习型”成长机制

一是交流共享机制。学校经常开展的交流研讨活动有:级部工作交流、家长会公开课、班会公开课、备课组长研讨会、班主任交流会、德育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等。通过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发挥榜样的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学习反思机制。学校要求外出学习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在学习总结上,带头做到“三二一”。即:发现对方三个值得学习的优点,找出自身两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在他们的带动下,每一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归来后,都要写出个人的体会总结,上好汇报课。

三是监督督察机制。在教学楼大厅张贴“青岛五十八中中层以上领导分工情况”一览表,把每个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和工作实绩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校园网亮出“党员示范岗”,在校内公开党员承诺,公示党员年度目标,接受来自师生、家长、社会的监督。

四是示范标杆机制。学校规定校级干部必须做到“三个一、三个好”。即:“带好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帮扶一个班级;抓好一个班,上好一门课,带好一名新上岗的年轻教师”。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为切入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学习自觉性、工作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使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独挡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几年来,我校在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做出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离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新的起点上,高标准、严要求,走出一条五十八中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