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经验交流 >> 正文

借鉴历史 古为今用 凝聚连江发展正能量

http://www.ljxww.com  2014-04-04 18:13:55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中共连江县委宣传部课题组

  为了提炼连江县历代名人和传统文化所展示出来的连江人文精神,打造连江文化名片,推进“人文连江”建设,提升连江美誉度。连江县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人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广泛收集有关连江县文化文献资料,走访文史文保部门,召开文化界座谈会,征询县内外专家、资深文史工作者的意见。现提出如下报告:

  一、历史背景和地域分析

  连江,西晋太康三年置县,距今已有1720多年历史,是福建古代最早五个设置县份之一,也是“福州十邑”重要县份。从地理区位分析,由于连江依山濒海,陆地面积1168.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0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8公里,大小岛屿122个,岛礁密布,为省会福州主要门户,同时也是闽浙通道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和抵御外敌侵扰的前哨。在抗击外来侵略和与大自然长期斗争的历程中,锤炼出连江人民坚强的意志、强悍的性格以及爱国爱乡的崇高情怀。同时连江因地处低海拔丘陵地带,兼具山、海、平原等多种地貌特征,以及多民族聚居等特点,为连江人民多元化文化品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连江先民先祖大多是在唐末五代避战乱,从河南固始、颍川不远千里移民迁徙而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成为福建省经济较早繁荣发达地区之一。经济的较早发展,同时带来了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孕育出历代名仕精英。唐朝连江第一个进士张莹①至清光绪年间,中进士有367名,这些科举出身的士人挤身于封建王朝达官显宦之列,政绩突出、名闻遐迩。

  连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千余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长期的群众实践积累,在谋求发展过程中锤炼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意志品格、胸怀境界和价值追求。除福州地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品格外,连江人民独具开放包容、豁达大气、坚毅果敢、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和人文特点。这四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文特征,充分展现了连江历史文化,是连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连江独特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和具体表现

  (一)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性格特征

  连江依山濒海,海洋文化是连江文化的最显著特征。海洋文化特有的博大、创新、兼容特性孕育出连江人特有的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精神,构建了与时俱进心理素质,形成了平易待人、善待他人、与人密切交往的人际关系。

  远古先民创造出的连江文化就已经带有显著的海洋文化特征,马祖炽坪垅遗址、山堂战国独木舟等考古发掘,都能让我们真切体验到连江先民创造出的原始海洋文化。三国时候在连江建温麻船屯,带来连江社会初步发展,为西晋初年设县创造条件。南北朝已经有温麻县治至东岱、北茭、可门及东岸、五虎、琯头六条航线,为唐宋时期闽江下游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主持开辟甘棠港,作为福州外埠出海商贸往来航道,更是繁荣当时福建经济和吸引外来资金流入的重要通道。“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定海湾古沉船遗址的四次水下考古发现,印证连江系唐宋元明清“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早已成为连江先民天然的生存智慧,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海洋文化也逐渐成为连江民众精神中的重要来源。

  连江海外移民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民众突破传统禁域,去适应各种环境谋求发展并获得成功,目前连江人侨居海外遍布世界五大洲,共有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2万人,侨眷19.5万人,归侨664人。连江人较早与海外的沟通联系,便于多元化文化聚集、融合,和谐共生、优长互补,再次体现了连江人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性格特征。现代改革大潮涌起之时,连江人更是大胆奔走四方、散布全国各地,从事商业、物流、服装、建筑、电子等各个行业。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精神攻克了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关,几经坎坷,创造出惊人的业绩,涌现出如世纪金源集团、闽发集团、盛辉物流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

  (二)豁达大气、为国为民的执著追求

  连江人大多以能够帮助他人或为公益事业贡献一己之力为荣耀。如隋代义士林峣②捐私田三千亩凿东湖修建水利工程以灌溉敖江平原七墩四万余亩农田,造福一方百姓。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接见中外记者时,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的作者就是来自连江的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③。他执着忠诚于宋室江山——他心目中久久挚爱的中国,以毕生的心血自著《心史》,后人称之为“弘扬民族气节、延续中国正气的爱国主义诗篇。”明代兵部尚书吴文华④历官十九任,博“贞勤忠亮”之誉。在连江闲居十年间置“义田”赡养族中贫者,募修含光塔,捐资修桥浚河等彰显了豁达精神。

  连江人不管是侨居海外或是国内创业大凡事业有成,便思回报家乡、国家、社会,扶贫助弱、架桥铺路、兴学重教等都是很常见的善举,侨资所建公益设施几乎遍及全县各个乡镇。1997年侨领林尚德⑤先生捐资1800万元在马鼻创办省一级达标校——连江尚德中学,并年年追加捐赠,至2012年捐资达8400万元。2002年黄如论⑥先生斥资2100万元创办黄如论中学,2013年再次捐建福州一中贵安分校;2010年中国慈善榜,黄如论先生以2.87亿元的年度现金捐赠额,第四度荣登该慈善榜榜首。2007年旅加华侨陈兆在先生捐资6000万元创办文笔中学。一般民众,也以乐于助人、服务公众的精神风貌而闻名,大家不分能力大小、地位高低,都表现出不一般的豁达大气。据统计2010年—2011年两年内,全县捐资50万元以上共有57人捐献资金7.6亿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曾受到市政府的表彰。至于万元以上的捐赠人士更是不胜枚举。连江人还有一个特点,在外打拼也好,在家务农、经商、耕海牧渔也好,在创业之初,事先总会透支大笔资金打点门面,先挖渠再引水,渠成水到,尔后事业有成。这也是连江人独有的一种处事风格。

  (三)坚毅果敢、弘扬正气的崇高情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千百年来,这种道德责任意识的支持下,连江的志士仁人形成了以民众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的理想人格,把对于真理的追求与人格的追求紧紧联系一起。

  连江历代文化名人辈出,在异族入侵的危难之秋,他们都是主战派。在保家卫国的立场上,表现出坚毅果敢、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正气。如李弥逊、郑鉴、常挺、董应举等人,在国家厄难之时,置个人荣辱于不顾,表现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高尚品格。北宋末年李弥逊⑦任冀州知州时,金兵南侵河北,他拿出个人钱财奖励军民修筑城墙,决河护堑,坚守危城;南宋初,他竭力上疏宋高宗,陈述议和危害,与秦桧分庭抗礼,针锋相对。郑鉴⑧,宋淳熙元年授两优释褐状元,与朱熹、辛弃疾是同时代人,而且关系密切,都力主抗击外族入侵;郑鉴在《论近习》札子中,痛批奸党丧权辱国、陷害忠良的种种罪行,被放逐出京,仍不忘提醒皇帝,要等待时机,驰骋中原,收复失地。常挺⑨为人正直,为官不阿,历来为人称道,史称他“封奏不阿,与袁高比”;宋理宗晚年宠信奸臣,常挺三上奏章强谏,直指时弊,朝野上下为之动容。明末的连江人董应举⑩,面对王朝日趋衰落,力挽狂澜,克己奉公,不畏权贵,忧国忧民。他敢于“散帮认课”,废除盐帮之后,还借助官府重整海防契机,出台新政策造福沿海老百姓。

  (四)自强不息、不屈不饶的昂扬斗志

  连江因地处海陆咽喉地带,民众在长期共同抵御外族侵凌过程中养成了崇武、尚武习俗,因习武强身练就了强壮的体魄,形成了强悍自尊、自强不息、不屈不饶的性格特征。由元代末年至明朝中叶长达150余年遭受倭寇侵扰的过程中,连江人民不屈不饶,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嘉靖壬戌(1562年),戚继光剿倭至连江,陈第⑪进献《平倭策》,大量制作沿海居民在泥滩讨小海时使用的“土橇”,武装戚军,在马海滩涂上布置鸳鸯阵法全歼倭寇,从而大获全胜,受到戚继光、俞大猷的器重。清光绪十年(1884年)位于连江琯头的长门炮台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的壮举,显示出连江军民不畏强暴,团结御侮的大无畏精神。辛亥革命时期,连江同盟会员吴适⑫富有民族思想,痛恨清朝腐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连江组织“光复会”。于1911年3月带领26位连江籍光复会会员参加广州起义,黄忠炳等十烈士⑬英勇就义。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赞誉“粤之花县、闽之连江,碧血黄花、浩气长存”。连江籍烈士虽出身农民,却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辛亥革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在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中,连江是闽东策源地之一,1931年在革命先辈邓子恢领导下爆发了透堡农民武装大暴动,震撼了八闽大地;先后组建了工农红军二个团,全县一半以上乡村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改革;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有杨而菖⑭ 、林孝吉等690多名烈士;抗日战争时期连江两度沦陷,全县出征抗战的有7000多男儿。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染就了红色之连江。解放战争时期,连江相继有6支中共领导的游击队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和福州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