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概况 >> 正文

连江县基本情况

http://www.ljxww.com  2012-12-05 15:57:27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东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口,北接闽浙通道,是“福温古驿道”必经之路,素有“闽省门户”之美称,因形似展翼凤凰,故又有“闽都金凤”之雅号。连江县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共有旅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3.2万人,侨眷19.5万人。全县总面积428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6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71个村居,人口62万多。先后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鲍鱼之乡”、 “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情况。古闽越先民早在5000年前即在此拓土生息,三国孙吴时为温麻船屯。设县始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唐为上县,宋为望邑”,迄今已有1720多年的历史,始称温麻,至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称连江,是福建最早的8个县份之一。

  自然风光情况。境内山、海、岛、江等资源兼具,闽江口“五虎守门”、“双龟锁口”、定海湾古沉船遗址等名胜古迹众多,有古物遗迹3处,古刹157座,名家摩岩石刻和历史碑记150多处。贵安温泉旅游区、青芝百洞山、黄岐畚箕山战备遗址等闻名遐迩。地热资源充裕,潘渡乡贵安村和敖江镇岱云村都蕴藏充裕的地热资源,为全省县级第二个温泉城。特别是贵安村日合理开采温泉量达6700立方米,2008年获得“中国温泉之乡”和“全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称号。

  风土文化情况。境内秦以前居住闽越族人,以农耕为主,民风淳朴。东汉以后,中原汉族南徙迁入渐多,闽越族和汉族风俗文化相互交融,至隋唐五代基本汉化。连江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先后孕育出郑鉴、郑思肖、陈第、董应举、吴适、杨而菖等彪炳史册的名人。连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山堂独木舟、三国孙吴时代的造船遗址“铁竹篙”、宋代的定海古城墙、清代的长门古炮台等古物遗迹众多。仁山拉线狮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上海世博会展演。透堡镇和定海村分别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化名村。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连江县紧紧围绕“构建三城三基地”的发展战略和“争创十佳十强县”的发展目标,以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目标,以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为抓手,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绩效考评位次从2009年的全市第12位、2010年的全市并列第6位提升到全市优秀行列。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55亿元,比增13.3%;规模工业产值272.8亿元,比增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38亿元,比增49.2%;财政总收入21.71亿元,比增43.4%,地方财政收入14.69亿元,比增49.9%。

  区域发展战略情况。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构建三城三基地”的发展战略和“争创十佳十强县”的发展目标,要求全县上下主动融入福州大都市区、“海上福州”和马尾新城建设,以建设福州大都市的次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构建“三城三基地”(三城:县域中心城、可门工业新城、贵安旅游新城;“三基地”:城市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基地、名贵水产育苗养殖加工基地、船舶修造运输物流基地)。同时坚持敢为、能为、有为,大胆、大气、大干,着力实施“一岗、双责、三加、六动”(一岗:人人可为有为,立足岗位作贡献;双责:承担发展经济与维护稳定双重责任;三加:加强工作力度、加大投资强度、加快发展速度;六动:基础先动、项目带动、民生联动、城乡互动、服务推动、党建促动),全力推进连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