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来历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邑之义士林尧为解除城北平原缺水受旱,献出小盆地私田2000亩,挖凿为湖,纳九溪之水,灌1.2万亩良田,由于林尧号东斋,湖又位于村落东面,东湖之名亦自此始。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9°17′~120°31′,北纬26°03′~26°27′。地处连江县城北郊,素有连江县城“北大门”之称,东接浦口镇,西与潘渡接壤,南连城关,北与丹阳毗邻。人民政府驻东湖村大桥路31号,电话区号0591,邮政编码350502,距连江县城凤城镇3千米。
政区沿革 东湖自隋至清时期,均属宁善乡钦平上里(原村名钦平里前湾境)。民国初属第一区,民国24年编查保甲时为东塘联保。民国29年改为东祠乡。民国33年分属荷山乡和丹阳镇。新中国成立初分属四、五两区。1956年分属敖江和丹阳区。1958年9月分属敖江和朱山公社。1961年1月,从敖江公社划出东湖、东塘、西庄建立国营东湖农牧场。1963年6月成立东湖公社,社场合一。1972年3月社场分设,1984年6月撤社建乡,1992年8月改为镇建制至今。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东湖、湖坪、东塘、西庄、飞石、牛栏坪、祠台、洋门、岩下、天竹等10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3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1660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02人,城镇化率23.5%。另有流动人口990人。总人口中,男性8526人,占51.3%;女性8079人,占48.7%;14岁以下2851人,占17.1%;15~64岁12157人,占73.2%;65岁以上1597人,占9.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507人,占98.9%;畲族215人,占总人口的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1.7‰,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5.8‰。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6千米,总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44.7平方千米,占99.5%;水域0.3平方千米,占0.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8.9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红壤山丘且与谷地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两带:北部丘陵山区带,南部处盆地边缘,并以敖江平原连接县城。主要山脉有大帽山、座洋山、朱步岭、烈风山等。最高海拔位于大帽山,高638米;最低海拔位于敖江平原,高8米,南北高差630多米。
气候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9℃,1月平均气温9.5度,7月平均气温28.5度。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为40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532.4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达到2131.1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3月至9月(3月至6月为雨季节,7月至9月为台风季节),6月最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6月相对湿度最大,达85%。
水文 境内没有河流穿越,主要以水库为主,有北宫水库等大小23座,总库容量达到11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达3.3平方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产有花岗岩和泥煤,其中泥煤样品含量达到工业最低平均品味标准。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风灾、雹灾等,影响本处的台风平均每年发生5次,以7月至9月最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005年10月,“龙王台风”境内普降暴雨,河水猛涨,全镇多个村受灾,农田被淹,水利设施被冲毁多处,桥梁被毁,损失达上千万元。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9396亩,人均0.5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蔬菜、水稻为主。芹菜、莴笋、甜瓜种植面积合计193亩,水蜜桃500亩,枇杷1980亩,柑400亩,小白菜150亩,草莓100亩,食用菌8888.9平方米。2011年农业总产值8531万元,占生产总值43.4%。粮食播种面积为12200亩,2011年,全镇粮食总产量为2645吨,肉类产量为578吨。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3.7万头,羊年末存栏107头,家禽年末存栏4.4万羽。
工业 以化工、金属铸造、塑料制品为主。201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7560万元,比增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家,产值达5060万元,比增606%。有工业园区1个,大中小型企业4家(另有26家在建),有职工562人。
商业外贸 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 元,比上年增加 %。(本地无此统计数据)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1272.6万元,比上年增长7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3.1万元,比增132.7%。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处,各类图书室(农家书屋)10个,藏书21910册,天竹村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吴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250人,专任教师23人;小学4所,在校生866人,专任教师6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7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9个,门诊部11个。病床2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位1.2张;专业卫生人员30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人。2011年完成诊疗67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2万人,参保率99%。
体育 2011年末有校外体育场1个,看台容纳400人。各村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占常住人口24%。全镇有广场舞队2支,平均每年举办1次广场舞比赛。
广播电视 1990年开通东湖有限广播站。到乡镇3杆千米,乡镇到村20杆千米,村以下40杆千米。现有广播喇叭40只,通响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5户,人数390人,支出93万元,月人均2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2人,支出15万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东马线公路贯穿全境。同三高速与福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疏港公路在洋门交汇,形成著名的洋门交通枢纽中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征订报纸3.4万份、杂志1.6万册,业务收入7万元。
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780户,电话普及率78.5%,移动电话用户3532户。
镇区市政建设
城市道路 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5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3.2米;道路铺装面积384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02平方千米。2011年末,镇区货运总量8万吨。
公共交通 县城公交1路、5路通达镇内西庄、东湖、东塘三个村。
给排水 境内有北宫、龙溪、耐坑、双头坝、大坝头等5座规模水库。下半区由东湖水厂供水,水源来自龙溪水库,总库容为23万立方米。
供电 1988年5月建成东湖电管站,2001年成立东湖镇供电所至今。2011末城区拥有主变压器58台,总容量14.8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23千米,用电负荷162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2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8%,供电可靠率99.6%。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镇区绿化覆盖率59%,人均绿地159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