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广西柳州发现“吴文华记功碑”(吴用耕)

http://www.ljxww.com  2013-08-16 09:44:35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吴文华记功碑”碑题为“剿平北三大功记”,因歌颂的碑主乃时任广西巡抚的吴文华,故当地乡贤俗称“吴文华记功碑”。

(一)

《剿平北三大功记》摩崖石刻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荣军路蚂拐岩(俗呼“青蛙岩”)东北面石壁上,四周被鳞次栉比的民房遮挡。我们在柳州市方志办文史专家刘忠汉先生指引下,先在编纂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广西通志》卷十“艺文”中查阅到这篇碑记,遂又“得陇望蜀”,希冀既寻到“文”,又觅到“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荣军路窄巷中逡巡三次,我们终于找到了这块四百余载孤寂地耸立于山崖峭壁的巨碑。

记功碑石刻高10米,宽2米,竖行,共908字楷体,字体长宽均7厘米。标题镌:“剿平北三大功记”,落款:“万历六年秋九月吉旦,赐进士第,刑部侍郎,前奉勒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部御史鹤楼张翀拜手书”。碑刻全文如次:

广西之寇,在桂林、苍梧,则有古田、府江为最;在柳庆之间,则有怀远、八寨、北三为最。古田、府江、怀远诸贼,先是都御史巡抚殷公暨华溪郭公次第平之矣。唯北三、八寨至今未靖,何者?连岁用兵,疮痍未起,加以夷性变诈,巢穴险阻,当事者慎重之也。

万历五年,小江吴公适开府广右,讦谟胜算,武纬文经,乃檄地方诸执事者曰:“惟广右僻在南疆,蛮夷为害,梗我中国治久矣,其议所宜先加兵者。”诸执事议曰:“今日之寇莫忧于八寨,北三,然八寨业已招抚,徐观其后。而北三者则跳梁已极,且立赤帜于诸蛮之间。使北三不惩,则诸蛮不摄;诸蛮不摄,则八寨之抚不坚。宜先加兵,无愈于此者。”吴公曰:“善”。会柳庆守巡各以迁秩去。公遂檄永宁兵宪吴君善来经略其事焉。吴君行,公戒之曰:“兵贵潜机,使敌莫测。近而示之远者,法也。君其先声,指咳、河池乎?”吴君曰:“敬闻命矣。”公遂征兵于各土州、司。会守巡该道陈君俊、尹君校各次第抵任。二君素沉几谙练,加以受成于公,而又合谋于吴君,其猷益壮矣。乃以右江参将倪君中化统柳庆诸兵,而迁、来三哨,则属之水宁参将王君瑞焉。兵果先从他道入,故为影声于河地,咳之间,贼不之疑也。不数日则卷甲兵趋北三,北三诸贼以为从天而坠,已不及掩耳矣。兵进凡三十日,克破巢寨一百有奇,擒斩四千八百名颗,而俘获贼属,视擒斩倍之,牛马器械,视俘获又倍之。自广右用兵以来,神速称快,未之有也。

公又疆理土田,分兵屯种,益为善后计。凡八寨以南,河池以西,靡不联络待命,恐恐焉不保旦暮。孰有纵横出没如昔日态耶?绩上,天之嘉之,晋公大司徒。郡中乡大夫及父老子弟各置酒为地方庆,且诣守巡使君请记焉,守巡使君转以嘱仆。

嗟乎!胡能为记耶?昔石汀殷公平古田,仆书于桂林华溪。华溪郭公平府江,仆书于苍梧。今桂林、苍梧之间颂二公之功者,尚浮于朴之文。是其文不足,而其功常有余也。况公之北三,又事半于古田、府江,而他日颂公之功者,岂不益浮桂林、苍梧耶?虽然奔服椎髻,鸟语狼心,不示其威则不惮也。平祸定乱,昭德垂信,不假诸勒则不传也。南山之石,玉屏仙奕,风雨不来,千载一日,此非公之碑,如有待耶?于是父老子弟争趋而磨,悬崖而书。诸峒夷酋,莫不相率来视,以手加额曰:“南蛮何敢反乎?何敢反乎?”各寂寂吐舌去。野史张闻之,乃从前数广西之寇,几已殆尽,遂援笔为记。是役也,柳州府同知朱成武、通判胡中、推官刘正综理兵事,与有劳绩,例得备书之。(《鹤楼集·影印本》)

此碑记的撰者张翀绝非泛泛之辈,和碑主吴文华同为明代中晚期朝廷重臣,张翀传入《明史·卷210》。张翀(1525-1579),字子仪,号鹤楼,明柳州府马平县人,列“柳州八贤”之一。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三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劾严嵩父子,谪戍都匀。穆字时召为吏部主事,累官刑部右侍郎(正二品)。万历七年卒,谥忠简。有《鹤楼集》、《浑然子》等著作。

《文心雕龙诔碑》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张翀为明代撰写碑文的大家。《鹤楼集》中“平古田大功记”、“平府江大功记”及“(剿)平北三大功记”三篇碑记如三峰鼎峙可一斑以窥全貌。“(剿)平北三大功记”的文学蕴味更纯,张翀把一篇史性碑文变成了有人物、有场面、有对话的演出,使吴文华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二)

《剿平北三大功记》摩崖碑赞颂廉能官宦、时任广西巡抚吴文华的文韬武略。吴文华(1521-1598),字子彬,号小江,晚年更号容所,连江县凤城镇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宦海34年,历官19任,累迁至南京工部、兵部尚书(正二品),万历十八年(1590)吴文华68岁乞休,回连江闲居十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病逝连江,享年78岁,赠太子太保,谥襄惠,钦赐祭葬。

“剿平北三大功记碑”是一篇“直笔实录”的“信史”,碑主吴文华“开府广右(西)”的时间、地点、靖边安民的举措和《明史》比照,言之凿凿。《神宗(万历)实录42卷》载:“万历三年(1575)九月,癸丑,以应天府尹吴文华巡抚广西都察院右副御史。”《神宗实录》卷143》:“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壬午,起原任户部右侍郎吴文华为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签都御史巡抚广西。”“万历十一年(1583)十一月,甲辰,升刑部左侍郎吴文华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广东、广西)。” 

碑文还更正了福建地方方志记载的舛误。清代乾隆版《福建省志》、《福州府志》乃至《连江县志》均载时首辅(宰相)张居正忌文华大功,“仅给薄赏”,而碑文载:“绩上,天子嘉之,晋公(文华)大司徒。”时张居正当政,万历帝年仅13岁,“嘉之者”张居正也,碑文的实录弥足珍贵。

连江凤城“吴氏族谱”(民国二十三年版)载,时任大梁(开封)知县王质赋“恭颂大方伯江翁吴公祖荣膺卓异”绝句20首,诗前冠以长序曰:“万历二年岁在甲戌,当天下岳牧有司入觐述职之初,吏部都察院奉制考察之始,得廉能最著者二十有五人,而我河南左使吴公裒然称首,玉音奖谕於会极门矣。”没有手握重权的张居正首肯,吴文华不可能擢“名列榜首”之殊荣。翌年,朝廷即晋升吴文华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委以封疆大吏之重任。吴文华受命于危难之际,朝野寄予厚望,惠安黄克晦赋“上御史大夫江翁吴老先生之粤西巡抚”:“持印朝堂入座推,金瓯未发已知谁。画熊自入苍梧野,竹马全孤白下儿。帐里生徒还受易,台前将校尽搴旗。霜清溪峒应无伐,月出高楼只咏诗”,赞扬张居正的知人善任,期待吴文华安定边陲。吴文华果不负众望,经两年时间整顿军旅,北三大捷,朝野欢洽。礼部尚书徐学谟赋“贺吴中丞广西平蛮之捷”七律:“差池双剑斗牛间,万里雄飞桂岭闲。多士横经重问俗,诸军传檄乍平蛮。未应浪泊愁鸢站,长对衡峰数雁还。麟阁开时闻振旅,赐金早已动龙颜。”

(三)

“剿平北三大功记”碑记载的是吴文华在广西“平乱”,抑是镇压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史学界尚有争论,但吴文华在担任两广总督(含巡抚)任上的治绩有口皆碑。一是吴文华的廉洁自律与前任殷正茂的贪腐形成鲜明的对比。清康熙《肇庆府志》名宦二载:“南海多珍,财产易积,……吴文华在镇三年,文武将吏无载金帛以行。”《广东通志》“宦绩”载:“文华廉洁严重,在镇三年,文武诸将吏无敢载金帛至者。”二是吴文华爱民亲民。清康熙《广东通志》载,吴文华任两广总督三年“清静与民休息”,平北三后,募流民垦荒二万八千余亩,僮民始安居乐业。此即碑文云:“公(文华)又疆理土田,分兵屯种,益为善后计。”广东《肇庆府志》载:“是年(万历五年)免征驿夫银一年,仍减额,著之令甲。先是,巡抚吴文华檄驿传羡赢逋负,议捐额以苏,合省俱得免征一年。自是,岁征亦减旧额之十一。”被誉为“奉节钺镇两粤者三年,政通人和,海波不扬,萑符自警,苍梧、大庾之间,煦为化国”。离任之日,万民感其恩泽,祀生祠于(总督府)学宫左。1598年吴文华病逝于连江,时陈第(中国古音韵鼻祖,明代著名军事家、旅游家、诗人)游粤西,含泪赋“闻大司马吴容所先生讣,就端州(肇庆)谒拜生祠”:“故里传觞日赏花,别来风雨惨秋笳。新祠山带崧台绕,曲径门临锦水斜。帝赐彤弓绥岭外,春深棠树遍天涯。还家无复知音在,徙倚回廊几叹嗟。”在生祠草就“祭吴容所先生文”,曰“呜呼,痛哉!老先生学术,极其端纯充养,极其光粹功业,极其炳耀操守,极其廉贞与!”对吴文华一生功业操守给予极高的评价。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十一月,福建福州府连江县正堂李“为钦奉上谕事,遵将连邑所辖名臣祠墓造具事实清册呈送,谨开前明名臣,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赐太子少保祭葬,谥襄惠,……其祠在本县义井学前铺,墓一座建……宝溪,因历年久损坏,经前令详准於雍正八年并乾隆五十七年两次领项兴修……”。吴文华在宝溪山的墓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即将批为省级文保,在斗门所建含光塔及斗门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查阅清康熙、乾隆、道光修纂的《福建省志》,民国陈衍主纂的《福建通志》、乾隆《福州府志》及现存的清乾隆版、嘉庆版、民国版《连江县志》,只字未提《剿平北三大功记碑》,此碑现已列为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故本文乃抛砖引玉,期盼方家识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