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街头巷尾 >> 正文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https://www.ljxww.com  2023-03-27 09:28:51    【字号

从夏朝延续至今,已惊艳上千年

曾是戚家军滩涂灭敌的“专属座驾”
如今是连江人滩涂赶海的“神器”

今天
让我们一起前往
马鼻镇玉井村

探访集生产、娱乐、竞技等
多项功能于一体的
省级“非遗”——泥撬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陈承桂正精心挑选木材

近日,在玉井村巷子深处的手艺工坊内,记者见到了“守”艺人陈承桂,他正精心挑选用来制作泥撬底部的木材。作为泥撬制作工艺的第二代传人,今年87岁的陈承桂在2017年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陈承桂制作泥撬中

泥撬形状狭长,头尾部呈上翘状,长约1.8米,宽18厘米,高55厘米,形似雪橇,在前部还设计有扶手可用于把握方向。“借助泥撬,渔民在滩涂中来去自如,省时又省力。”陈承桂告诉记者,泥撬行驶速度最快可达20km/h。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制作泥撬所需的数十种工具

看似简单的泥撬,在制作中却有颇多讲究。无论是工具的准备,还是木材的选择,亦或是划线挖木、榫卯固定等制作过程,都需反复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着五十多年制作经验的陈承桂,对这一切驾轻就熟,尽管一天仅能制作1至2个,但制作出来的泥撬经久耐用,可使用10年之久。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以前,我们村里还有几十人制作泥撬,现在越来越少了。”陈承贵表示,如今在玉井村仅有寥寥数人仍在坚守这门手艺。记者注意到,陈承桂的手指关节变形严重,但只要一拿起工具,他依然会进入忘我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泥撬制作中。从小看着父亲制作泥撬的陈可琳,被父亲的坚持所感染,坚定地接过了接力棒,“虽然收益有限,但我要把这项手艺传承下去。”陈可琳说。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从手艺工坊走出,径直往北就能直抵滩涂。此时正是落潮时分,渔民们头戴斗笠、挽起裤脚、携带锄头等工具,驾驶着泥撬“滑行”在广阔的滩涂上,收获贝类、蟹类等海产品,等待上岸售卖。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陈玉华向记者展示上午的收成

“上午的收成还不错,不仅捉到了跳跳鱼,还有螃蟹,大约八九斤,可收入300多元。”借助泥撬,渔民陈玉华在滩涂中如履平地。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玉井村前万亩滩涂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资料图片

据悉,泥撬不仅是渔业生产工具,在明朝嘉靖年间,还成为了戚家军滩涂灭敌的“特殊武器”。眼下,泥撬融入了娱乐、健身、竞技等元素,人们用其在滩涂上嬉戏、竞技。1990年,连江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时,中央电视台就播出了泥撬速滑,让全国人民一睹风采。从渔业生产工具到作战工具再到如今成为娱乐工具,泥撬的传奇仍在延续。“我们计划今年重启泥撬速滑比赛,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本照说。

丫霸!连江这个“手工奇迹”,惊艳千年! 

▲资料图片

据了解,泥撬制作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史记·夏本纪》记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辇。”其所指的“泥行乘撬”便为泥橇。2007年马鼻泥橇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