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经验交流 >> 正文

强基固本 人才第一

我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http://www.ljxww.com  2013-01-10 14:30:54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图①:2011年9月6日,解放日报社记者在安徽亳州农村采访。资料图片

  图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从机关抽调100多名农业、科技、法制专业人员组成农民教育讲师团,常年奔赴龙山县农村驻村蹲点,帮助农民想办法、出路子、争项目、筹资金,有力地提升了农民素质,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和谐。资料图片

  图③:江西省新建县乐化镇江桥村大学生村官陶艳珍,利用村里现有的农家书屋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举办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让当地留守儿童快乐充实地度过暑假。资料图片

  图④:“第二届杭州学习节”启动。本届学习节以“价值观引领方向,以创新推动发展”为主题,旨在以学习节为载体,激发全体市民的学习热情,深化“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李忠摄

  年轻干部学习忙

    培训大潮席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

  宣传部里来了年轻人。随着大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宣传文化系统里“年轻人挑大梁”已呈普遍现象。1977年出生的陈旭光现在的职务是山西省某县级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2011年5月份,县级党委换届时,他参加公开选调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的考试,以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调任此职。

  上任伊始,陈旭光就发现,和原来的工作岗位相比,宣传文化系统的一大特点是:培训多、学习忙。两个月内就先后参加了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省县级宣传部长培训班”和中宣部组织的县级党委宣传部长培训班。

  对于全国各县的宣传部长们而言,如今参加各种培训班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参加培训班,主要还是深入了解宣传文化工作,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为下一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创新工作方法打下好的基础。”陈旭光说。

  从2010年开始,中宣部首次将县委宣传部长纳入培训范围,2010年举办6期培训班,全国1000多名县委宣传部长参加了集中培训。中宣部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干部轮训一遍。

  之所以把培训学习搞得如此密集,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文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从宣传文化系统之外转入的干部较多,二是年轻干部比重较大。2010年参加中宣部培训的1000名县委宣传部长中,由乡镇领导岗位等非宣传文化部门调任现职的占78%。宣传部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占77%。因此,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使得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培训的规模和范围如此之大,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并不多见。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共培训各类干部和专业人员约302万人次,是“十五”期间培训总人次的6倍。中宣部培训人数逐年增长,5年来共培训24884人次,是1993年中宣部开展培训以来,至2005年培训总人数的12倍。2010年组织实施“万人培训计划”,年培训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最高。

  各地和各部委的培训力度也空前加强。2008年,中宣部成立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创造了良好条件。福建省已对全省村级文化协管员轮训一遍,并在培训中坚持岗前培训与任职培训相结合,开设特色课程,提高了村级文化协管员推动文化建设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2010年,重庆举办了6期基层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轮训区县、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1419人,收到良好效果。

  据问卷调查,干部对宣传系统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达91%。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宣传文化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扩大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强基固本

    切实壮大基层宣传文化队伍

  “力量不足、事多人少”是基层宣传文化干部普遍的感受。从乡镇宣传工作来讲,主要工作集中在宣传委员一人身上,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承担着相当多的中心工作、包村工作、维稳工作等。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宣传部门的重头戏,但通常也是由一名科长来兼职做这方面的工作,任务比较重。

  一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说,现在社会矛盾多发,而且主要集中在基层;老百姓的思想意识和利益诉求也比以前复杂,对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能力素质的要求都比过去高。可是受编制、经费等制约,不少乡镇、街道都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或宣传干事,有的即使配备了人员,也是“一人一屋一桌”,难以应对大量的工作任务。

  针对这种情况,十七大以来,各地狠抓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队伍数量有了较大增长。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在编工作人员约130多万人,较2002年底增加约34万人,增长35.4%。

  福建全省84个县(市、区)委宣传部行政编制共1219名,平均每个县(市、区)14.5名(县级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平均8.6名),实有人员1123名;934个乡镇、166个街道配有宣传委员,各乡镇(街道)配备1—2名宣传文化干事和综合文化站(中心)管理人员;14412个行政村、2184个社区基本上配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全省779个乡(镇、街道)设置文化服务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1473名。

  陕西省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目前已有80%的县(区)宣传部编制达到要求,全省有45个县(区)宣传部增加了280个行政或事业编制,还有18个县(区)宣传部正在争取增加86个行政或事业编制;全省半数以上县(区)已设有科级宣传员,有51个县(区)宣传部增设了正副科级宣传员和副部长职数108个,还有10个县(区)宣传部增加了科级非领导职数14个。

  基层工作力量的加强,为发展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夯实了工作基础。

  人才是第一资源

    全面开展“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

  “求贤若渴”是宣传文化系统一直以来的态度。每个宣传文化工作者都深深地体会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不仅是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的要求。

  2003年以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拟用5到10年时间,选拔培养1300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有很多为大众所熟知,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青年文化名人因此走上领导岗位,深受大众好评。

  截至2009年底,“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共选拔544名人才,其中理论界75人,新闻界116人,出版界48人,文艺界148人,经营管理108人,专门技术人才49人。其中,入选理论界人才均被安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相关课题组;新闻界、文艺界人才参加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采访报道和创作演出,使他们充分发挥在宣传文化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有远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也是人才的重要作用之一。“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先后组织了21个国内外考察团,共近300人参加。其中10个国内考察团,共170余名人才加深了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了解,加深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积累了创作素材,触发了创作灵感;11个国外考察团共110名人才就新闻管理、出版业发展、文化艺术创新、新兴传播技术、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专题考察,开阔了视野,借鉴了国外同行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有价值的考察报告,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扎根基层

    打造永远不走的宣传文化队伍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时刻需要人,一刻不能停。只有立足本土本乡,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队伍,才能使宣传文化真正把根扎下来。

  江苏省泰州市文化宫干事焦志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百姓名嘴”。这张嘴可不一般,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下至邻里小事,他都能编成歌谣、写成故事,或讲或唱,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从2008年开始,泰州每年都会选出一批思想新、能力强、形象好,能用群众语言讲理论、说形势的百姓义务讲解员,100多位“百姓名嘴”深入社区街道,有效弥补了基层宣传力量的不足,被誉为“永远不走的本土宣传文化队伍”。

  浙江省也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特别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民间文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加大网络宣传、信息服务等新型急需人才的培养使用,大力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加强兼职讲师团、大学生村官、基层党校教员等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宣传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和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有一定专长的人员积极投身基层宣传文化事业。嵊州市还出台《嵊州市“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试行)》,促进民间文艺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