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魏延年: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东西问·中法建交60周年

https://www.ljxww.com  2024-01-30 21:44:54   来源:中国新闻社  【字号

魏延年:日意格1835年出生在法国海港城市洛里昂,1857年作为一名重要军事人员随法国海军来到中国。耳濡目染间,日意格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并努力学习中文。1861年末,日意格被法国政府派往宁波,负责与清廷接洽海关事务。后来在协助清廷攻打太平军时,与时任浙江巡抚左宗棠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左宗棠恳请日意格促成中法两国合作,帮助清廷建设一所海军兵工厂。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需要一支海军捍卫领土。

1866年,左宗棠率日意格等人,在福州闽江口马尾一块三十多公顷的泥滩上,精心设计了一座海军兵工厂,即福建船政。从1866年12月至1874年,日意格履行与船政订立的合约,在45名外籍技术人员和全体中国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共造出15艘兵、商船,其中包括了中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千吨级木壳暗轮船“万年清”,中国第一艘木质巡洋舰“扬武”。

魏延年: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东西问·中法建交60周年

船政全景图1868年。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 供图


在左宗棠、沈葆桢两人看来,请外国人来帮忙办船政不仅只是为了造几艘船,重点是要让中国人学会造船和驾驶的本领,最终获得技术上的完全独立。因此,在马尾造船厂的旁边,海军学院船政学堂同步开始建设。日意格促成并亲自安排了船政学生到法国、英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成效的留学活动,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魏延年: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东西问·中法建交60周年

船政衙门。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 供图


1886年,病中的日意格甚至坚持为再赴中国做各种临行准备,并梦想着再次为中国打造一支全新的海上舰队。但不幸的是,当年2月19日,日意格在法国戛纳与世长辞。

2014年2月22日,时任法国外长洛朗·法比尤斯及法国旗帜基金会主席马尚·贝莱女士在中法友协相关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轮机车间。参观结束后,法比尤斯有感日意格在中法交往中的贡献,表示将复制一尊清政府送给日意格家族的日意格塑像,送给福州市政府转交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收藏并展示。

魏延年:一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 东西问·中法建交60周年

中国船政文化城。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 供图


当年10月19日,在位于北京的法国驻华大使馆内,法比尤斯携马尚·贝莱女士将一尊日意格塑像赠给时任福州市副市长、马尾区委书记林飞。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日意格又“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中国福州马尾,成为中法友谊的又一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