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经验交流 >> 正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考

http://www.ljxww.com  2014-09-16 15:56:59   来源:连江理论学习  【字号

  中共连江县委政法委

  近年来,我县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大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社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各级各门齐抓共管,还要求我们必须把握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一、当前我县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县融入省会城市、加快开放开发,推进闽江口“金三角”北翼强县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等都面临着深刻变化,社会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新防范机制有待加强。由于受警力少的限制,在农村地区巡逻面还难以作到全覆盖,见警率低。城乡治安视频监控数量明显不足,监控系统质量不高。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薄弱,人防、物防、技防严重缺乏,“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自我防范能力较弱,财产和人身安全易受侵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散、监管不到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赌博、吸毒、两抢两盗等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2、新服务模式有待提升。社区居委会趋于行政化,大部分农村行政村财力贫乏,村居自治水平和服务功能较低,两委成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居民小区基本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缺乏有效监督。旧小区基础设施、绿化等损毁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全,环境卫生差,并且小区因没有封闭管理,治安环境较差,入室盗窃案件频发。相当部分居民区存在乱停车、私搭乱建现象,小区住宅内开设饭店、棋牌室,噪音、油烟污染、滥放烟花爆竹、做道场等扰民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3、新维权机制有待健全。一是一些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相互之间推诿扯皮;二是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解决信访问题停留在形式上,未从根本上做到“案结事了”;三是部分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能力欠缺,信访不信法,相信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4、新社会问题有待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比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舆情分析应对能力,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服务,土地海域征用与房屋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环境资源保护、邻里纠纷、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都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

  5、新管理格局有待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还不够完善。

  二、我县社会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不仅涉及理念思路、体制机制,还存在法律政策、方法手段滞后等的问题,主要是:

  1、认识不够到位。相当一部分同志,甚至领导干部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创新治安管理,只是政法综治部门的事,与已无关。其不知诱发不安定因素诸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涉及方方页面,不但是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还要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2、责任不够落实。虽然综治成员单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及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拣轻怕重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在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中,都明确了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但一旦发生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相关职能单位不愿向前靠,什么工作都推到政法委、维稳办和信访局,甚至将矛盾和问题上交给党委、政府,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基础不够扎实。乡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缺乏在转型时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乡村综治维稳工作组织形同虚设,综治专干不专,派出所警力普遍缺乏,村居综治管理员、信息员队伍和调委会、治保会成员素质偏低,且兼职过多,报酬低,发挥作用差。县乡村财政较弱,综治经费得不到规范保障,群防群治工作难以开展,更难以巩固。

  4、法治不够有效。个别司法单位和人员在办案或执法中,执法不严,效率不高,影响了司法公信力。法制建设滞后,依法行政基础差,群众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的威严在消减。“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和“法不责众”社会心理仍然存在。

  5、服务不够有力。各级各部门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管制、轻协调,重事后处置、轻源头管理,重行政手段、轻依法办事,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的思想,“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等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加强和创新我县社会管理的粗浅思考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法治化和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1、要突出党委领导。一要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社会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二要完善协调管理体系。研究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管理难题破解制度。三要完善保障支撑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要突出源头治理。一要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政策、改革措施、重大项目等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预防或规避。二要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制订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演练,着力提高处置和应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三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经常开展全面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超前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隐患,制订防范和控制措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3、要突出基础建设。一要夯实基层组织。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重视抓好乡村综治信访维稳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二要夯实依法治理水平。多层次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运用法制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为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不断深化政务、村务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要夯实司法队伍建设。坚持做到从严治警,严格执法,提高司法队伍依法行政的公信力。

  4、要突出管理创新。一要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部门配合、依托村居(社区)、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格局和属地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二要创新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不同特点,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丰富改造渠道和救治方式。三要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完善由互联网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网络舆情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和网上重大不稳定事端应急协调处置机制。四要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建立“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真正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两新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两新组织”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

  5、要突出服务理念。一要强化政府及部门服务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管好社会,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困、增民利,努力使群众的意愿得到尊重、合理诉求得到满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二要发挥社会和群团组织作用。培育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物业管理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强化工青妇、残联、调解等群众团体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职能。三要深化“四下基层”工作。发动更多机关干部走向基层、走进村居、走到群众中去,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切实为民解忧排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