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林哲龙和他的蓝色梦想

http://www.ljxww.com  2013-01-17 20:27:53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他用近30年时间,一手创办了“海带王国”,将一穷二白的小渔村变成了“中国十大魅力乡村”,让60%的农户家庭收入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当选时许下的“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誓言。他,就是日前荣获“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的官坞村党委书记林哲龙。

  采访中,这位渔村发展致富的“带头大哥”不时提起他的“十二五”蓝色梦想:“官坞村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村社会总产值25亿元,村民人均GDP达1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美元~2万美元,达到西方国家农民的收入标准。”

  官坞村海带养殖有数十年历史,而将“官坞海带”品牌在全国打响的却是林哲龙。退伍刚2年,他就组织6名同村青年承包了10多亩海域养殖海带,第二年每人赚了1000多元。当时,这相当于村民人均年收入的近10倍。

  1984年,林哲龙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大规模才有大效益”,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林哲龙把全村原有的600多户单打独干的农户重新组合成53个联合体,实行“分工作业、统一管理”,合力拓展海带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官坞村海带养殖创造了三个“最”:全球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全国最大的村级海带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海带加工生产基地,供应全国8个省和2个国家(日本和韩国)。

  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及鲍鱼加工,是林哲龙“十二五”规划的重头戏。记者日前见到他时,他正在今年刚投产的海参育苗基地里忙碌着。他告诉记者,村里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加工基地后,他又带领村民尝试着在海带里套养海参。“去年套养成功,今年开始大面积发展。因为农民一家一户不可能自己育苗,所以我们建了海参育苗厂。”林哲龙告诉记者,作为国家农业部渔业局的现代渔业发展试点村,官坞村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0亿元发展海参育苗、养殖、加工产业,年内将建成我省最大的海参育苗、加工基地。

  今年初,官坞村率先引进了全省首条海参加工线,日前已建成投产,预计年内可加工淡干海参成品15吨,产值1.5亿元。林哲龙透露,“十二五”期间,官坞村还将新建海参、鲍鱼加工厂房11000平方米。厂房建成后,年计划加工海参100吨,按每吨售价800万元算,可实现产值8亿元;年计划加工鲍鱼200吨,按每吨售价100万元算,可实现产值2亿元。

  工厂化海参育苗和海参养殖则分别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和5.16亿元。在官坞村特制的“十二五”规划蓝图前,林哲龙介绍,官坞海洋公司3月新建的360间工厂化海参育苗池已投产,育苗面积1万平方米,年产值可达3亿元。另外,官坞村有600户村民养殖海参,按每户养殖3万头算,可产出鲜海参3000吨,实现年产值5.16亿元。“不包括捕捞、建筑、农业副业等,仅海参育苗、养殖、加工及鲍鱼加工就可创年产值20多亿元。”林哲龙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78年,官坞村人均年收入才50多元;1984年,林哲龙当村委会主任时,村里欠债50多万元。而今天的官坞,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万元,80%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60%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官坞村在林哲龙的带领下靠海而兴,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日前,林哲龙还荣获“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林哲龙并未停止奋斗的脚步。他说,官坞村能做强、做大,关键在于“敢拼、能拼、会拼”,紧紧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官坞村将通过“公司+渔户+科技+基地”模式,大力发展水产育苗业、养殖业、加工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全村社会总产值2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6倍。(温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