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龙头村今昔

http://www.ljxww.com  2013-01-17 20:32:31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新春佳节,满怀对“龙”的深情,走访了连江著名的老区村——透堡镇龙头村。

  村民家家贴春联、挂红灯、燃鞭炮,全村充满了“龙年”的韵味,许多宅门上方可见“龙年吉祥”、“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年大吉”的大红描金横批。人们相遇,都恭手祝贺龙年吉祥如意,龙头村到处洋溢着祥和、欢乐、喜庆的氛围。

  这个村为何称“龙头”?还得从它的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该村背面是远近闻名的龙峰山脉,从山脉的走势看,活象一条穿云吐雾的巨龙,从西北向东南延伸而下,昂首面对马透滨海。这个村的祖先也许看准这块虎踞龙盘的风水宝地,便择居在龙首之下,取名“龙头村”。村东恰好有一股涌泉,先人挖掘造井,称谓“龙井”。千百年来,井水似镜,清澈见底,永不枯竭,井水润育着龙头村的子孙后代。“龙峰”、“龙脉”、“龙井”见证了“神农择水而居,子孙福地大发”的神秘内涵。

  盛世龙头巨变

  党支部、村委会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崭新的村容村貌,展示在眼前的是二纵三横宽敞的水泥村道,规划有序的现代民居、布局合理的文化中心、影剧场、农民休闲公园、土地革命遗址——福善寺、仿古建筑刘氏宗祠和村口高大雄伟的石雕仿古门坊,村容整洁,村貌簇新,林木夹道,满眼翠绿,给人以“绿在村中,村融绿中”之美感,各条村道两旁停放许多从外地回乡过春节的村民私家车,“宝马”、“奔驰”、“皇冠”比比皆是。我们走访了许多民居,和村民拉家常,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说:“龙头有今天的巨变,全托共产党的福。”有的说:“改革开放,给龙头带来了生机,才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有的村民十分有趣地说:“我们龙头村背靠龙峰山,身卧龙首腹地,喝的是龙井水,出门是龙行天下,肯定会发的”,说得大家哈哈大笑。昔日贫困的老区村,如今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参观后令我们赞叹不已,真有“盛世春风舒画卷,小康时雨润龙头”之韵味。

  改革开放驱动

  龙头村巨变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充分发挥龙头人的聪明才智,党支部书记刘用椎、村长刘用祖介绍说,那时龙头还是透堡镇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穷村,全村470户,1757人,仅有耕地600亩,山地200亩,人均可耕地不到半亩,部分农民在家乡无用武之地,毅然走出家门,前往福州、上海等地,寻找发展机遇,逐步创办电子、服装行业,取得脱贫致富的经验,党支部、村委会及时总结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一致认为龙头村人多地少,困守乡土没有发展空间,必须打破恋土传统观念,20多名党员、村干互相帮带,外出创业,从那时起,一批又一批劳动力离开了乡土,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形成一股外出创业潮,近千名占总人口70%的青壮年到上海、西安、东莞、福州、温州等地,开发物流、服装、电子、房地产四大行业。龙头人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做强做大。村民刘用辉在福州创立盛辉、盛丰物流企业,发展为物流集团公司,跃进全国百强企业排行榜,年产值超亿元,为国家提供税利千万元,盛辉物流享誉全国,让世人瞩目。村民刘景川在广东省东莞市创办服装企业,从初始服装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发展成资产超亿元的大公司,其批量生产的时尚服装,不仅国内市场畅销,而且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亚许多国家,在他的带动下,龙头人在东莞发展服装企业20多家,打造出“龙头”服装品牌,驰名国内外。村民在上海、西安创办电子行业150多家,从事电子行业的村民400多人,形成了“龙头”电子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村民,在福州、温州也占据一席之地,经济效益颇佳。昔日在农村耕耘的普通农民,如今竟是大小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实业家。现任党支部书记刘用椎、村长刘用祖,都是资产千万元的电子企业家,被党员、村民选为村领导,竟是村民致富领头人。至2011年村民中资产超亿元以上的企业家有7人,收入百万元、千万元的可占总户数20%。全村年产值都在5亿元以上,村民年人均收入跨越2万元。改革开放,给龙头村带来了历史性的跨越,经济腾飞了,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实惠,“国策化甘霖,千家歌盛世”,村民这句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就是龙头巨变的真实写照。

  知恩感恩于行

  龙头村企业家辈出,他们饮水思源,不忘共产党的好领导,不忘土地革命、解放战争中革命前辈,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富起来的村民提出,只要村委会提出的建设项目,都乐于捐助。从2002年龙头村列入福州市小城镇建设规划示范村开始,他们邀请福建省建设厅民用建设规划处的专家,结合龙头村的地域地貌,编制了一套建设新农村规划的蓝图,对全村的行政、交通、文化、教育、公共设施、民居建设,进行了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在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有企业家、村民、村干代表等30人组成的龙头村公益事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计划设计组、项目实施组、资金筹措组、建设项目监督组、财会组等,遵循建设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条龙的原则,资金、项目、投入、审核等全权交由领导小组承办,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建设。

  2002~2011年的9年中,该村先后集资2130万元,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首先改善全村交通条件,投入250万元,修建纵横3.5公里统宽5米水泥路面主干道,铺设地下排污管道,改造电网,安装路灯,路旁植树种花,一举解决通行、照明、绿化、排污四大难题。投资380万元在村口建设一幢集文化中心、村委会、影剧场于一体的现代建筑——龙头村文化中心大楼,占地近2万平方米,主楼高五层,内设村委办公室、文化活动室,楼接具有1200个软座位的影剧场。楼前设篮球场,右侧安装健身路径器材,实现千百年来村民梦寐以求的修建文化休闲场所的宿愿。投资21万元在村后新建“天马”农民公园,四周花卉、树木、假山、石橙等与文化中心相配衬,为留守的村民提供休闲场所。饮用水是民生工程重点,投资120万元,铺设全村主水管、分水管道,并配套入户,家家通水,彻底改变村民肩挑井水的历史。投资90万元加固大坪山水库和建设内港1500立方蓄水池,改善农业排灌条件,保障农业丰收。

  龙峰山上有一座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修建的烽火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在村民的倡议下,投资40万元,进行全面整修。又投资30万元修建一条上接烽火台下联村道的简易公路,为村民和参观游览者,提供上山通道。耗资70万元在村东建设公墓陵园和一座福寿堂,把革命先辈骸骨迁入陵园,同时彻底改变殡葬陋俗。龙峰山福善寺,在土地革命时期,是革命烈士杨而菖工农游击队活动的遗址,历经国民党数次围剿,已破损不堪,为让红色遗址发扬光大,耗资500万元,重修主殿和新建配殿,美化绿化周边环境。热爱祖先的刘氏后裔,集资600万元,重建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刘氏宗祠,屹立在龙头村中心区域。投资50万元在村口建设一座全石结构、雕刻精美、歇山项的仿古门坊,为龙头村增加一道高大雄伟的旅游景点。

  龙头村的民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按照新农村建设布局,拆除原来土筑、木构的破旧民居,重建新居,分列二纵三横新街道两旁。村委会为强化民居建设的指导,为村民提供多样化住宅设计图案,让建房村民按照经济条件,选择建房需求,至2011年村民投资建设的单户、单幢的新楼房390多座,占总户数85%,建筑总面积14226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其中5-7层高楼大厦130幢,有的民居内装中央空调、电梯,建筑结构考究,内外装修时尚。我们极目远眺,但见新楼鳞次栉比,环境分外优美。

  改革开放后的龙头村,通过九年的努力奋斗,可谓村庄巨变,旧貌换新颜,已列入连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示范点。我们坚信,在党的改革春风吹拂下,龙头将打造成现代宜居的社会主义绿色、环保的新农村。(潘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