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媒体看连江 >> 正文

官坞新路

http://www.ljxww.com  2014-08-05 09:01:51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 陈滨峰 卓文俊 刘复培

  一条海带成就一个亿元明星村。在素有“中国海带之乡”美誉的连江县筱埕镇官坞村,海带给官坞人带来了富裕与荣耀。

  但是,今年的官坞面临的形势严峻——鲍鱼、海参养殖规模大缩减,直接造成作为其饲料的海带价格暴跌。

  困中思变,转危为“机”。站在新的路口,官坞村提出,准备三五年内再创新辉煌。近日,记者前往连江县黄岐半岛采访。在与马祖列岛一水之隔的官坞村,记者和官坞人谈过去、聊未来,感受了他们勇闯新路的魄力。

  海带舞出“精尖范”

  今年,鲜海带的行情不理想。“去年还能维持在每公斤0.8元至1元,今年最低跌到每公斤0.2元左右。”村里的养殖户说,一直都是靠海吃海,“但今年有点吃不香了”。所幸村内有加工厂,不至于让海带烂在海里。

  困境中,官坞谋划起了新路子。

  今年7月初,官坞与福州大学生物医学院就海带提取物的加工项目签约。“我们准备把海带的产业链延伸到生物医药领域。福大出技术和人才,我们出场地和资源。”据官坞村党委书记林哲龙介绍,目前产品技术研发已经成功,只待量产。

  “海带的提取物很多,主要是海藻酸钠。海藻酸钠用途很广,在食品、印染、医药等行业都是很紧俏的原料。食品级的海藻酸钠每吨可以卖到好几万元。”林哲龙指着海边山坡上的几座房子告诉记者,“厂房刚建好不久,下一步准备进设备。明年四五月,海带一收上来就能生产了。”

  据保守估计,海带提取物加工项目量产后,可消化官坞海带年产量的六七成,产生数十亿元的效益。

  此前,一条海带在官坞人的手里,舞出了上亿元产值。目前,官坞村的海带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村级首位,单海带苗销售一项的收入就有5000多万元,全国65%的海带苗都由这里供应。此外,村里海带加工实现年产值2.6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盐渍海带加工、熟干精制海带加工基地。

  官坞人说,这些靠的是科技的力量。

  渔村建出“景区范”

  官坞背山面海,景色宜人。现在,官坞人要用这份美景谋发展。

  黄岐半岛的海湾边,海天一线。晴朗的天空下,对岸的马祖列岛一览无遗。去年,官坞引进天福集团兰庭公司开发旅游地产,拟投资25亿元,围海造地150亩。

  海岸边,围海造地工程已近尾声。一条宽阔的沿海公路路基已显雏形。这是未来穿行半岛的横五路,建成后,官坞到县城路程可缩短至半个小时。路旁,一片填海造出的土地上,将建起一栋栋高楼。高楼之下,将建起以海水泳池、淡水泳池为代表的海上乐园。外围还将建起十余栋小型商业建筑。在平地两侧,一个全新的避风港也已建成。在路外,未来还将建设一个200米长、60米宽的游艇码头。

  这样一个大项目,官坞没掏一分钱,没出一分地,却获得了大效益。林哲龙向记者算了笔账:“填海造地150亩,村里要了10亩,再把地卖给开发商,这中间可以赚1000多万元。这笔钱用来向开发商买店面,以后就可以长期收租金。村里还和开发商达成协议,村民可以8.5折优惠价格购房。开发商还要花几百万元,为村里建避风港、游艇码头、公园等设施。”

  “等黄岐对台码头建好了,游客就来了。只要旅游发展起来,村里的劳动力就不愁去处。”林哲龙指着村后的山说道,未来,山上还准备建度假山庄,搞乡村游。

  林哲龙说,这个旅游地产项目马上就要破土动工了。以后,到官坞看海,将成市民出游的一个新选择。

  亿元村的“民生经”

  经济发展,关键是要让村民受益。去年,官坞村社会总产值达5.6亿元,村集体收入16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其中30%的家庭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今年,这些数字将再次被改写。

  早在1996年,官坞村就通过集体出资、个人集资的方式,登记成立了官坞海洋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实行集体股份制,村集体占股30%,渔民占股70%,全村60%的村民成为公司股东。村民们利益共享、风险均摊。当产业收获效益,公司通过分红反哺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一富俱富。

  “我们通过成立渔业养殖、渔机、水产品加工等3个农民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购入800多艘机动养殖船、21辆装运吊车、150多辆农用车和15条盐渍海带加工生产线。”林哲龙说,机械化带动一、二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作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致富后的官坞村始终关注民生。现在,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到335元补贴,本村大学生上学“免费”,考上名校的最高每年可领到2万元奖金。此外,特困生也得到了村里的扶助。

  “下一步,我们还要提高老人的补贴。”新路初启,林哲龙已经考虑起了收入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