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郑思肖与黄公望

http://www.ljxww.com  2013-04-16 20:08:08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郑思肖,字所南,号忆翁,谱名少因,祖籍连江透堡,是宋末元初一位爱国诗人,并精于画兰画菊。其所画兰有根无土,闻名于世。郑思肖同时对儒、道、释三教深有研究,曾自号“三教老夫”。

  郑思肖的《太极祭炼内法》是道教史中一篇重要著作,约成书于元至元七年(1270)左右,郑思肖时年约三十岁,其后,当又经多次修改,此书第一次刊刻,已在延祐四年(1317)前后,其时在思肖先生去世前一、二年。

  郑思肖创作《太极祭炼内法》,并亲绘图像,是有其家学渊源的。思肖之父菊山先生曾著有《太极无极说》一书,惜未完稿。宋景定三年壬戌(1262),菊山先生在临终之际嘱思肖用功研究道学,到中年之时再将《太极无极说》加以削改补注足成《易注》一书。按陈福康教授所编《郑思肖年表》(详见《郑思肖文化研究》337~348页),并未见《易注》一书,而郑思肖之《太极祭炼内法》当系据《太极无极说》之精髓再创作而成。但《太极祭炼内法》的刊刻发行,又与元代四大名画家《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有关,这件事世人知之甚少。

  清同、光间诗人,史学家沈曾植(1851~1922),字子培,号乙庵,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其所著《海日楼札丛》一书,曾述及此事。沈先生精研佛、道典籍,广采博记,按其所记录,元以来道家亦分为南北宗。南宗曰清净派又称紫阳派,属太清部,北宗曰南宫派又称正一派,属太元部。其书《道藏中黄大痴所著书》条下文曰:“……芥字号《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一卷。注云:‘嗣全真正宗金月岩编,嗣全真大痴黄公望传。’大字号《抱一函三秘诀》一卷,有图,编传亦金月岩,黄公望。又,此字号《太极祭炼内法》三卷,有图像,注云:‘天师张宇初序,内炼法三外老夫郑所南集,(篇)次於《灵宝玉鑑》之后,《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之前,以此类推之,得非所南所持亦为天心正法耶?’”由上文可知金月岩、黄公望编撰上述道经时曾与郑思肖先生合作。且可证郑思肖先生中年奉道应嗣全真派,其所持法为“天心正法”。

  笔者按:黄公望(1269~1354)字一峰,自号大痴道人,本江苏平江常熟人,家住子游巷,原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家道贫寒,1278年十岁时,出继给侨居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传黄乐当时已年届九十,终身末娶亦儒道中人,与郑思肖有交,虽未密往,亦为忘年之交。思肖偶游虞山,恰逢其会,黄公初见陆坚少年英俊,喜出望外,顾思肖欣曰:“黄公望子久矣。”其年恰逢思肖新作《后臣子盟檄》,并合前檄数次加跋题诗,又取“久久之义”,名曰《久久书》,闻斯言思肖即脱口为陆坚改名“黄公望”,小字“子久”。此段佳话今犹传于常熟民间。

  黄乐去世后,公望与思肖往来渐疏。其成人后曾任中台察院小掾吏,复因冤案入狱、出狱后云游江湖即嗣入全真教,尝卖卦于苏杭、松江,此际与思肖才有往来,时公望已及不惑之年,史书谓其“工书法,善音律,通散曲,最精山水画”,盖已中年之际,未知其书画是否受郑思肖之影响。思肖自许“幼世其儒,近中年闯於仙,入晚景游於禅”。此时六十七岁的郑思肖作《三教记》并自号“三教外人”、“三教老夫”。公望与之处,仰慕在心。未已在松江建“三教堂”,又自号“太痴道人”。转眼至公望五十岁前后,思肖先生已是七十七、八岁老人。公望编印刊行道书,始将思肖先生之《太极祭炼内法》与图一并刊印。

  《太极祭炼内法》分三卷,又称《太极祭炼内法议略》或简称《内法议略》,分“祭、炼、度”三种境界。自称“三外老夫”的郑思肖其实对儒、道、释三教深有体会。他把儒家的“至诚”、“归仁”学说和释家的“空色观念”、“众生平等”融入道家祭炼内法,强调祭炼重在修心养性,祭炼必须在清静的环境中进行,以免精神散乱,受外界影响,祭念时诚心默念,“密默在心不在口,心诚则可与幽冥潜通”,否则诵咒画符皆成虚设。即其所谓:“心真则物妙,心伪则物坏,心正境亦正”也。

  针对道家斋蘸符咒仪式,郑思肖也有自已独特的见解,于书符之仪,道家曾分四等,谓云篆大篆为一等,字从人旁者第二等,从雷者第三等,雷头鬼者第四等。而思肖主张书符念咒惟心诚体净为第一,凡黄纸朱书兼备,择三元五腊四时八节二十会吉时依仪而行即可。他借道教仪式超度那些因抗元而牺牲的忠臣儒将,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陈文龙等民族英雄,赞扬他们“大勇无死、与天吐气、神照八极、福被万世”之精神。这在他的诗文如《大义集》、《祭大宋忠臣文》、《五忠咏》、《六歌》中也有充分体现。依此看来,在道教经典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之《太极祭炼法》,正是郑思肖先生融儒、道、释精华于一炉的杰作。

  (秦淮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