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理论在线 >> 党员干部读书征文 >> 正文

读王树增《长征》有感

http://www.ljxww.com  2016-08-03 15:29:14   来源:连江县浦下小学  【字号

  连江县浦下小学     郑秀君

  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0万字长篇纪实文学《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作品。

  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以萧克为首的第六军团提前进行突围,率先长征。他们不仅要携带十分珍贵的战时用品,而且还要与兵力优势远远高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最残酷的搏杀。“组成第六军团的绝大部分是湖南籍士兵,平均年龄不超过二十岁,其中还有十名女性,他们几乎携带者根据地的一切,包括兵工厂的老虎钳子,印刷厂的石印机,医院的医疗设备,甚至还有病床的床板,发电机、脱粒机和磨面机。”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红军是在怎样负重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而且还要去面对残酷凶险的敌人。

  军中妇女和少年也是以昂扬的斗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忍受超常的痛苦而收放自如,挑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面带微笑,不仅震破敌胆,更让世人肃然起敬。毛泽东同志的伴侣贺子珍同志,在长征中受伤,“红军卫生员不得不就地抢救贺子珍,她身上一共嵌进了大小不一的十七块弹片,其中的一块弹片从她的后背一直划到右臂,形成了一条又长又深的血口。紧急手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开始了,这位坚强的女红军在难以想象的剧痛中没有呻吟一声。”医疗条件那样简陋,自然环境那样艰险,敌人炮火那样凶狠,我们可爱的女红军在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如钢铁般屹立一旁,我们不得不叹服其精神之坚定。

  有一部分人,他们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本应该享受少年的快乐生活,但是一旦选择了红军,一旦参与到了长征中,他们没有丝毫的惧色,而是更加的勇敢无畏。“这一群衣衫破烂、面容憔悴的红军少年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都是无与伦比的,这种坚守给予了他们超出常人想象的坚强与勇敢,从而使他们历经一切艰难困苦依然能够迎着敌人的子弹发起冲击。”英雄的形象逐渐清晰地展示出来,不禁让人深受鼓舞。

  在他们中间,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个人是渺小的,当这些渺小的生命集合在一起,为了一个国家,为了一个民族的解放奋斗时,其焕发的精神力量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禁锢的,个人的价值也得到最大的发挥。漫漫长路,不知道在哪里休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清晨和煦的阳光。对他们来说,明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哪怕是又一场殊死的战斗。

  当我真正静下心来,双手虔诚的捧着《长征》这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时,才恍然体悟到那段血风腥雨史告诉我们,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人生的道路九曲十八弯,布满了荆棘,但成功者总是用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旅途,用坚强忍韧的毅力开辟通向辉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