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连江新闻网 >> 连江文艺 >> 正文

洞天福地话章寿

http://www.ljxww.com  2013-04-16 20:09:05   来源:连江新闻网  【字号

  章寿,唐代开元年间连江县安德里(今透堡)人,据《九域志》载:“邑章寿学道于此,得仙,有炉尚存。”民国《连江县志》载:“幼牧羊于香炉峰,遇王、谢二仙,受学得道。”他是连江县道教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唐玄宗敕书碑碣记,其事参见《闽书》、《全唐文》。

  炉山,在中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七十一福地,介于长龙、透堡两乡之间,为连江十六座名山之一。因山博厚圆秀,顶如香炉状,故又名香炉峰,简称炉峰,海拔618米。《新辞海》在山川名胜中连江炉山条目载:“炉山、庐山音同,山势也像香炉,一样有瀑布。”“炉峰晓瀑”在炉山南支的乌岩山上,四面青山环抱,群峰兀立,中贯陷壑,山泉汇聚,水流向龟山悬崖缺口奔腾倾泻,落差百余丈,在高崖峻峭中成一条飞奔空中之白练,冲至山腰的“上下龟”峡部,水花四溅,声振山谷;李白笔下的江西九江庐山,乃“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状,而连江“炉山晓瀑”则具“空飘白练彩虹飞”之美。这里临近罗源湾,每逢春夏之际,海风习习,气候宜人,为夏季游览避暑胜地,可与江西庐山相媲美,有“连江庐山”之美称。登上炉山顶,举目罗源湾烟波浩渺,骇目荡胸。山上树木葱郁,峭壁峥嵘,石径曲幽,真不愧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章寿自少笃志好学,才思敏捷,聪慧,操行异于常人,学道起于幼。因家贫寒,少年时代常上炉山牧羊。有一天他在炉山峰遇到王、谢两位仙真,就要求仙真收他为徒,师从学道。王、谢两位仙真见他辛苦执役,聪明诚实无骄气,知其可教,遂同意收至门下,是为道之始。两位仙真要求他绝弃俗务,锐意于松乔之道,隐居潜心修道。两位仙真还亲授修真秘诀,教以道术,疗病祷雨,道书秘法。章寿不辜负两位仙真的期望,朝夕研习,苦心钻研,勤久不懈,遂悟大道之妙,尽通道经秘典,尽得仙人真传,深受两位仙真的器重。经过数个春秋的精勤修道与苦练,剑法与道术炉火纯青。从此道术精进,建醮、发榜牒、符咒、宣忏经、祷雨等屡有神效。《福建道教史》言:“曾除蛇害于延平津中。”那时延平峰有一条大蛟修炼成精,时常下山残害百姓,闹得乡间鸡犬不宁,老百姓叫苦连天。此时道人章寿听说此事后,怀着道人“济世救人”的崇高风尚,辞别王、谢两位仙真,冒着生命危险直上延平峰,与蛟精斗法,经过数日苦战,最后用仙授道术制服蛟精,并斩其于延平峰顶,终于为民除害,百姓欢呼连天。后又隐居于文殊“章叟洞”修道,以仙授经山纬水秘纂之道术济人,罔不立验。

  总之,数十年之内,章寿也曾到其他地方讲学传道,但大部分时间在炉峰悟道修真,尚有不少徒弟传承的理论,这些弟子后来散布到各个地方。后来,终得道羽化而去,人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称颂章之功德无量。

  《淳熙三山志》(宋代福州府志)载:“章仙壇,光化寺保安里,乾宁元年置,旧有章仙壇,唐开元中有勃书碑碣记其事。香炉山,《云笈七签》以为第七十一福地,谢真人治之,以其形似香炉故名。唐开元中里人章寿学尽得仙术,当过延平津值蛟为害,因斩之,今绝顶壇址宛然,天宝六载禁樵探,东西各二十五步,南北各二十步,壇侧有石井,每旱嗅汲水归而祷之必雨,旁有章井尤清。山南一峰峭秀石上有“章仙”二大字。”郑鉴诗云:“峙立交辉紫翠间,疏帘半卷镇长闲。神仙自有祈年术,一缕青烟起博山。”

  今炉山的山南一峰日“章仙峰”,峰旁有石刻“章仙”二字,还有炼丹井、章仙坛、磨剑石、应潮湖、扫坛竹等古迹。

(章德中)